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文化 >> 正文
文秀笔意蕴清奇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2日 06:10:00  来源: 人民日报

原标题:文秀笔意蕴清奇(读画)

秋高气爽,赏花正当时。对花木草虫表现独到的明代才女文俶,便把自然的芬芳与灵动定格于丹青,为时光留住了诗意。

提及文俶其人、其画,世人往往会联想到她大名鼎鼎的高祖父——文徵明。文徵明热衷借花咏秋,其玄孙女文俶同爱以花吟秋,她的《秋花蛱蝶图》(见图)沿袭文徵明细笔的清逸秀润之风,以娟丽的色泽镌刻秋的喧闹与生机,将“秋花烂漫胜似春”的风韵永驻丹青。画面上,花卉迎风摇曳、湖石奇绝嶙峋、蝴蝶翩跹飞舞,画家以不同手法赋予它们独特表现,甚至不起眼的深色蝶翅,也在多次分染、干笔轻擦后呈现自然质感,实景的栩栩如生就在色泽冷暖交织、位次穿插有致的方寸天地特写而成。尽管整体氛围矜持稳重,但左下方溪流对角斜穿的位置经营、花瓣舒展长叶蜷曲的形态反差,配合着蛱蝶翅膀触角的颤动,已在咫尺间寓动于静,充满张力。

自古文人笔下,一花一木看似复现自然生物,实则象征人生体验与精神哲思。细读《秋花蛱蝶图》中定格的蓬勃万物,萱草“忘忧”,玉簪“清贵”,石竹“坚韧”,翠菊“隐逸”,固然使人聆听到忘却尘俗、超然物外的隐士心境,却也展现了女性细致入微的视角和细腻深邃的情思。

文俶写生功底深厚。相传其平日居家偶见奇花异草、小虫怪蝶,即信笔点染,作品既充满生动之趣,亦有花草皆可识其名、察其寒暑朝暮之态的严谨之风,从《碧叶绣羽图》可窥一二。图中,花瓣的翻转、起伏之态于笔墨粗细、浓淡的变化中被生动呈现;老枝通过圆润、顿挫、干笔飞白兼具的书法用笔,更显苍劲与骨力;右上折枝斜插的对角构图,令画面取势生动、简而不空。不同于花叶的工写结合,端立枝头、神气挺拔的鸟儿头部轮廓、羽片层次、爪部动作、尾羽转向均合乎生物学特征。鸟儿圆瞪的双目、微俯的姿势,与静态的花木相组合,寓动于静,充满意味。沉静空阔的环境与笔致工细的生灵相映,也隐喻着女性对广阔天地的向往。

在文俶众多创作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其绘制的《金石昆虫草木状》一书。这部书是她用3年时间,以古籍中的植物和昆虫为蓝本,并对照自然界的花鸟写生,终以工笔描绘、粉彩敷色创作而成的囊括上千幅作品的精美博物图谱。其内容涵盖金石、禽兽、虫鱼、草木、果谷、炼造等类目,堪称一个纸上博物馆。该书延续传统花鸟文脉,亦贯彻晚明博物学思潮,不仅在当时广受追捧,至今仍被视为中国古代博物画的代表之作。

文俶的花鸟画意境清远、静雅工致,既得益于家世家学,也受“即物穷理”的博物学思潮影响。而她从边角小景中发现并提炼的柔美、坚韧、高洁等艺境,已然超越外在物象,寄托着画家对人生的追问。以生命关怀为基础的视角,不在笔墨程式上袭旧的态度,坚持刚柔并济于细微处见广大,让文俶开辟出表现造化的独特路径。“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最终,她成就了高标的艺术格调,清人张庚在《国朝画征续录》中盛赞“吴中闺秀工丹青者,三百年来推文俶为独绝云”。几百年后的今天,其作品传递出的艺术旨趣依旧令人动容。(石磊)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