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文化 >> 正文
开启隶书艺术之旅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2日 06:09:00  来源: 人民日报

原标题:开启隶书艺术之旅

图为“中国汉碑大展”海报。

在当代书法发展中,展览发挥着重要的传播与引导作用。近年来,书法展览更加注重学术性研究,通过回溯历史并切中当下存在的问题,探索为公众提供耳目一新的阅读与审美体验。正在河南郑州美术馆(新馆)举办的“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便是一次积极的探索。

从展品设计到展览架构,该展打破以往书体类届展的模式,联动中国汉碑大展、汉代文字刻石精粹特展、河洛唐隶碑志精粹特展、新乡市博物馆馆藏汉碑及善本特展4个展场,综合呈现古今隶书发展脉络,深化书法界对隶书的艺术研究与创作实践。这次综合展不是简单的拼盘搭配,其中蕴藏着深入的学术梳理——经典汉碑与日常书刻,旨在展现经典与书法文化多样态的有机关联;唐隶碑志及善本,意在折射隶书传承中的多元路径;隶书作品则直观反映当代对传统的理解与笔墨表现的探索。这种整体性策展思路,借鉴了近年来以“承续:新中国新发现书法主题大展”等为代表的主题性展览,在古今对话中追本溯源,深切思考当代书法发展面临的问题。

展览以古今为线,将5个展场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为公众提供了直观的参照系。经典汉碑与日常书刻的直观对比,在呈现书法艺术性差异的同时,更启发人们思考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即日常书刻的雄厚基础以及彼此之间的互渗影响,才是高水准作品的生发之道。隶书经两汉、魏晋至唐代渐趋整饬规范,而汉唐隶书在整饬与形变之间的从容把控,也启发我们对隶书法度的理解及对求新求变的反思。各历史时期的代表书家是我们取法视野中的主流,然而在越来越多的非名家书迹中,我们可以看到时代书风的影子、作者局部调整的巧思、对前代隶书不同角度的理解表现等,这些恰恰体现了书法文化的多样态与流动性。因此,从历史的纵深中整体观照书法的形塑过程,破解古人在具体文化语境下作出的书法创变,才能深刻思考如何守住隶书的精气神,反思当代隶书因受形式构成观念影响,而产生的对空间、点画的夸张变形等问题。

在古今对话中,当代隶书直面古代传统,当下的取法路径直面前贤的承续方式。这场对话的价值体现在,将当代隶书笔墨表现的思路与出路直接置于历史纵深的考评中,引导公众不仅从主观审美评判、理解作品,还要在历史的交流中探寻其最本真的价值。

一场展览能否助推当代书法发展,在于其展示的深度与宽度,以及能否带动更多人思考。历史上各时期对书法传统的承续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当代书法的发展瓶颈无疑是对专业性和艺术性的过度放大。直面现实,向历史纵深掘进,更好地坚守文化主体性,更深刻地理解潜隐在笔墨之下的民族精气神,更有力地拓展创新空间,以书法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在当下发挥更加立体的作用,既可以让公众在古今对话中深化认知,也能够在创造中拓宽文化广度,赓续中华文脉。(张冰)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