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文化 >> 正文
诸家荟萃 观海派风貌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2日 03:40:00  来源: 光明日报

原标题:诸家荟萃 观海派风貌

花鸟(中国画)任伯年

走进上海海派艺术博物馆“海上大观——近现代海派书画名家学术研究展”,犹如穿越百年艺术长廊。虚谷的《梅花》,以冷逸笔触勾勒枝干,线条如铁画银钩,暗含金石风骨,墨色浓淡交错间,尽显“晚清画苑第一家”的孤高气韵;任伯年的《花鸟》,设色明艳却不张扬,禽鸟造型兼具写意灵动与写实精准,翎羽的细腻笔触与背景的墨色晕染形成巧妙对比,印证了他“中西融汇”的探索;王一亭、何煜、胡郯卿、黄山寿、倪田、金梦石、赵云壑七位大家联袂创作的《九秋图》,堪称海派画坛的“群英会”,画面中,秋菊傲霜、丹桂飘香、芙蓉含笑,七位画家以不同的笔触和视角,共同描绘出金秋九月的丰饶景象,每位画家各展所长,却又和谐统一,展现出海派艺术“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

19世纪中叶,工商业的发展使上海成为新的绘画市场,吸引了江浙一带专业画家,其中居于主流地位的则是被称为“海派”的群体,他们善于把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又从古代刚健雄强的金石艺术中吸取营养,将明清以来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和强烈的色彩相结合,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貌。

本次展览分为“潮头涌起”“风云际会”“波澜壮阔”三大版块,基本呈现了海派绘画形成与鼎盛时期的主要画家作品,包括虚谷、吴昌硕、任伯年、赵之谦、蒲华等,涵盖山水、花鸟、人物等多种题材。从早期民间画师适应市民审美需求的探索,到清末文人加盟带来的艺术升华,再到民国时期新文化精英的中西合璧,海派书画完成了从“何为海派”的追问、“何以海派”的论证,到“何止海派”的超越——其演变的每一步,都对应着上海城市文化由传统江南市镇迈向现代国际都会的壮阔缩影。大家不妨亲临展厅,领略海派艺术百家纷呈的万千气象。(许馨仪)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