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龙区乡村旅居奏响“诗与远方”新乐章
走进马龙区的乡村,昔日闲置的农家院落变身雅致民宿,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居客或在小院中体验农趣,或在树荫下品茶闲谈,或漫步田埂欣赏田园风光,尽享“慢生活”的惬意。

近年来,马龙区紧紧围绕“一区两地”发展定位,以建设“旅居之乡”为目标,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大力发展乡村旅居产业。

“这里空气清新、环境清幽,闲暇时既能赏绣球花,还能上山捡菌子,生活特别惬意。”在通泉街道杨官田社区土瓜冲旅居村的一家民宿里,正在打理花草的旅居客笑着说。在她看来,与走马观花式的景区打卡不同,这种“住下来”的旅居生活更能让人融入当地,体会“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宁静。

如今,像这样的“长住客”在马龙正逐渐增多。从“观光游”到“度假式住宿”,再到“旅居生活”的消费升级,成为推动马龙乡村旅居业态持续升温的核心动力。在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旅居村里,旅居客体验的已不仅是一间房,更是一种健康、舒缓、充满诗意的生活方式。
马龙区何以在众多乡村旅居目的地中脱颖而出?答案藏在其生态与区位的双重优势里。这里森林覆盖率高,夏季气候凉爽,素有“天然空调房”的美誉。舒适的环境、秀美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民风相融共生,让马龙拥有了理想的旅居条件。与此同时,马龙高速路网发达,到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仅需驾车一小时,“离尘不离城”的区位特点,恰好满足了现代人既寻求“短暂逃离”又不愿远离城市便利的需求。生态与区位的“双轮驱动”,让马龙成为乡村旅居的优选之地。

马龙区旅居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多元“民宿+”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张安屯社区咀子上旅居村,旅客可下田捉鱼,沉浸式感受农耕乐趣;通泉街道杨官田社区杨外营旅居村推出手工陶艺制作与柴烧技艺学习项目,让旅客亲手打造器皿,感受匠人文化;月望乡水箐旅居村则设有茶席品鉴、《茶经》研读与茶艺表演区,供旅客深度体验滇茶韵味……

马龙区“一个民宿就是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模式,有效延长了旅客停留时间,促进了本地农特产品的销售,村民从中受益。越来越多的旅居客采购当地生态蔬菜、禽畜产品,直接促进群众增收,一度沉寂的“空心村”重新焕发生机。
面对市场需求,马龙区加强引导、规范管理,推动乡村旅居产业行稳致远,避免同质竞争,鼓励民宿突出文化特色与个性设计。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乡村道路、网络覆盖等硬件水平,致力于实现“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目标。(尹路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