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一阁,可以这么“逛”

天一阁博物院航拍图。 顾 春供图
当游客戴上VR眼镜“登”上书楼,当学子在百年戏台下仰望藻井,当修复师在残破纸页间延续文明……浙江宁波的天一阁,这座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正以崭新的面貌面向未来。
一本明代孤本《北曲联珠》,可谓“疾病缠身”:虫蛀、鼠啮、纸张脆化残缺、边缘絮化……2021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金玉带领徒弟谢龙龙着手修复。拆分书页、清水去霉、毛笔精洗……修复后的古籍墨色如新,平整如初。今年6月,这项修复被评为全国优秀修复案例。
这里建有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一代代修复师延续着这门“于毫芒微渺间如临渊履冰”的绝艺。
不在宁波,也能“逛”天一阁吗?答案是“能”。天一阁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将内部及周边场景高精度复刻,云上生成一座“孪生兄弟”。近5年,天一阁举办了涵盖书画、碑帖、篆刻、古籍修复、文保等多领域的展览110场次。展览现场,观众戴上VR眼镜,就能亲身“登上”书楼,和古人一样“翻阅”古籍,近距离“触摸”、鉴赏深藏在天一阁里的宝贝,甚至“身临其境”,漫步天一阁博物院,“登上”宝书楼,感受天一阁四季风貌的变化。
文物会在数字世界“永存”。如今,馆藏书画、碑帖、瓷器和铜器等器物,均已生成“数字孪生”,细节清晰可见。2022年,天一阁研发成功古籍文字识别系统,识别准确率达到95%以上,目前已对9万页古籍数字影像进行了图文转换。环境温湿度、病害数据实时监测,积累的海量数据还能反哺长期研究。2023年,“天一阁虚拟现实文旅体验平台”入选国家虚拟现实先锋应用案例,成为浙江省文旅领域唯一上榜项目。
有了“数字天一阁”,天一阁把虚拟展厅搬到国外。去年举办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天一阁博物院联合相关企业打造数字博物馆,向海外展示了古老的中国文明。
不止于此,秦氏支祠的修缮工程荣获浙江省文物保护工程“匠心杯”。1994年,秦氏支祠被纳入原天一阁博物馆管理。2001年,秦氏支祠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在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下,秦氏支祠修缮启动。
就这样,天一阁的文博工作者下绣花功夫,用最小干预解决文物的残损和病害,对损坏部分进行精准修复。
戏台是秦氏支祠的精华。其藻井设计暗合“天圆地方”,16层如意斗拱如螺旋升腾至穹顶,工艺精湛至极。为复原屋面,团队跑遍各地,寻求符合老瓦规格的黏土瓦;为修复国家级非遗“朱金漆木雕”,特意请来非遗传承人,按古法贴金。最棘手的是几近失传的生漆工艺,团队不仅全国寻材,还找到当年建造匠人的后代参与施工。施工中,团队全程记录每一道工序,形成801分钟的视频档案,其中涉及技艺做法的就占到1/3,为后人留存下一部“修复教科书”。
修缮一新的秦氏支祠戏台,迎来一场特别的演出,舞台上,越音袅袅,水袖飞舞。修复后的藻井,16层如意斗拱完整绚烂,螺旋盘升至穹隆后覆以“明镜”,光华璀璨。看吧,传统空间拥抱现代生活:古戏台上,非遗展演、文化课堂等沉浸式活动热闹非凡;与高校联手,秦氏支祠的祠堂木雕、贴金工艺成为研究江南传统建筑的“活态样本”……
古老天一阁的日常,蕴藏着这座城市对文明的敬畏和传承。(顾 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