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文化 >> 正文
宋词新唱 声入人心(人文茶座)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6日 05:57:58  来源: 人民日报

原标题:宋词新唱 声入人心(人文茶座)

从昆剧《青山许我》、话剧《苏堤春晓》、川剧《梦回东坡》,到纪录片《定风波》、歌曲《知否知否》,“东坡热”“宋词热”持续升温。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在宋词的吟咏间,领略古人的审美旨趣、生活智慧,感悟先贤的精神境界、人生思考。

在与年轻人的交流中,我常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您认为,宋词的魅力在哪里?”我想,宋词的魅力既蕴藏在词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里,也流淌在宋词婉转隽永的韵律中。

词,在宋代本质上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是当时的“流行歌曲”。每一首词都是依据特定的词牌(曲调)填写而成,所谓“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如《浣溪沙》《念奴娇》等,这些词牌本身就是特定的曲式结构。所以词又别称“曲子词”,表明音乐性是其本质属性,又取其“曲尽人情”之意,长短参差,更能“曲折”地表达人的情绪之丰富变化。

宋词,是可以唱的。在文化节目《宗师列传·大宋词人传》中,宋词的吟唱是情到深处的自然流淌。例如,在“范仲淹篇”中,深夜的庆州军营里,范仲淹独自走出帐外,周围传来时断时续的角声和夜枭的凄鸣,他的身影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的吟唱一起融入月色之中。此时,对宋词的欣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学视角,而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体验。

许多学生对我说,他们开始跟着传唱宋词,不是在死记硬背一些古老的文字,而感觉是在与身边的知心朋友、历史中的智者在对话,丰盈自己的内心。在宋代,词的演唱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宋词,是宋代流行歌坛中美妙的歌词;词人,则大多是宋代流行歌坛中杰出的音乐制作人;那些唇齿间传唱着的动人词句,成就了宋代文坛一代之风华。无论是田间阡陌,还是庙堂宫阙,都在动情歌唱中摇曳着说不尽的风情。

南宋以后,特别是元曲兴起后,宋词的乐谱逐渐失传。词从综合艺术逐渐变成了纯文本文学,后人只能更多地从文学角度去欣赏宋词。

从“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背诵都简单了很多”到“一首《知否知否》,让李清照的《如梦令》走出了语文课本”……这些年,不少音乐人对宋词进行了谱曲演唱的尝试,一些作品深入人心,传统文化内容与现代音乐表达相互成就。我们也在对词作情感内涵和时代背景理解的基础上,探索进行创造性的音乐阐释。如《宗师列传·大宋词人传》节目中,黄庭坚的《念奴娇·断虹霁雨》,以男女对唱形式,既保留了原词的旷达之气,又注入对话般的戏剧张力。

苏轼曾经在给朋友的词中感叹“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知音,是既有心心相印的精神默契,也不乏情趣盎然的交流形式。在氤氲着茶香的灯光下,低吟一曲彼此都熟悉的歌谣,或许,正是此刻我们相聚的样子。当文学与音乐再次交融,宋代人的文化生活正以更活泼泼的样子呈现在千百年后的我们面前,宋词因此有了更多知音。我们期待更多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有益探索,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优秀作品。

(作者为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杨 雨)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