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文化 >> 正文
诗画催菊(读画)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6日 05:57:57  来源: 人民日报

原标题:诗画催菊(读画)

中国画《盆菊幽赏图》(局部),作者为明代沈周。

扫描二维码,观看沈周《盆菊幽赏图》视频。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代孟浩然的诗句形象呈现了古人重阳赏菊的雅趣。但自然物候与节气偶不匹配,已至重阳,菊花尚未完全盛开,如何是好?别急,明代画家沈周用画笔记录下了一次文人雅集时的极致浪漫——诗画催菊。

文人雅集,往往以诗歌唱和为乐。某年的重九日,傅瀚邀佀钟、张昇等好友相聚,一场有趣的雅集活动拉开了序幕。庭园之中,天朗气清,红叶摇曳,盆菊满园,人们望着尚未完全盛开的菊花,虽觉美中不足,却也找到了唱和的主题——以诗催菊。佀钟率先吟诗,有云“百花多自开,汝独费诗催”;张昇随后唱和,有句云“九日小亭开,花迟待律催”;之后傅瀚赋诗,云“花径几时开,花神好耐催”。看得出来,几位文人“催”得急切。吟诗之后,他们还依次挥毫书写,为佳节雅集留下翰墨之证。

明代画坛首推“吴门四家”。作为吴门画派的开创者,沈周位居四家之首。他一生布衣,30岁时诗文已卓然成家,既是一方文坛执牛耳者,更是画坛领袖,其绘画颇受文官群体喜爱。可能是受友人之邀,沈周将这次写诗催菊的雅集活动绘成画卷——《盆菊幽赏图》。画面上,茅亭一间,亭中三人围桌坐饮,书童侍立在旁,手捧执壶,面向主人听候吩咐。亭前列盆菊,外有栅栏,亭边垂柳迎风摇扬,几株杂树掩映茅亭。左上角5棵大树拉开远景空间,块块岩石分布在旁,小草点缀其间,构图雅致,笔墨运用精妙,呈现一派秋高气爽的意境。画好之后,沈周在画面左下角附诗,其中云“盆菊几时开,须凭造化催”,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

收藏者将佀钟、张昇、傅瀚三人书法和沈周绘画装裱在一起,画在前,书在后,将这一场秋日的赏菊活动永久保留了下来,成为后世观照前人生活的视觉文本。此作经收藏家朱之赤、安歧等人收藏后,辗转成为乾隆皇帝的心爱之物。酷爱作诗题字的乾隆帝见到此作不觉技痒,又于画面题诗一首。美中不足的是,他把诗题在画家特意留白处,破坏了画面的疏密有致,或许这就是后人对乾隆题字颇有微词的原因之一吧。

(作者为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董宝厚)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