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内蒙古师范大学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师范大学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固边兴教”使命,深刻把握人工智能重塑教育生态的时代趋势,主动迎接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革新浪潮,深入落实《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紧密对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自治区教育厅“人工智能+教育”专项部署,精准聚焦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需求,以“人工智能+”为战略支点,探索教师教育体系转型升级路径,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同频共振的高质量师范人才培养新格局,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北疆创新动能。
擘画战略蓝图 拓展“AI+教育”新生态
学校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于2025年初正式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行动方案》,在全区率先开启本科教育教学数智化升级的新征程。通过打造“人工智能+”专业体系、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加强“人工智能+”数字化资源建设、提升师生数智素养、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5大路径的15项具体举措,在人工智能专业布局、通识课程培育、数智教材研发、师生AI能力支撑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构建起“AI+教育”生态体系,为学校教师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打造双擎格局 筑牢协同育人新高地
学校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与全球科技变革前沿,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为导向,高起点布局未来科学与技术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双引擎。未来科学与技术学院着力构建“人工智能+优势学科”交叉创新生态,通过“未来科技实验班”实施小班化、导师制、项目驱动与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重塑学科边界与育人范式;人工智能学院深度对接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聚焦技术赋能、场景拓展与产业链协同,打造政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生态构建,形成了两院协同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阵地。
前瞻专业布局 积蓄北疆人才新势能
学校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专业,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与内蒙古自治区“五大任务”需求,深化本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设“人工智能”专业,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适配—边疆振兴”全链条,推动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在边疆持续会聚,为自治区实施“科技突围工程”提供高水平人才引擎。积极探索微专业建设,构建学科交叉与价值引领融合育人新模式,出台《微专业管理办法(试行)》,设立“人工智能教育”等13个人工智能微专业试点,面向对人工智能理论、实践及前沿趋势有浓厚兴趣的本科生开放报名,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及个人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重塑课程基因 增强数字时代竞争力
学校分层分类推进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迭代升级。2025年启动“人工智能”校本通识系列选修课程立项,高标准遴选“师范生人工智能教学创新实践”等14门课程,将最新AI模型与产业案例即时转化为教学内容,系统打造“理论认知—技术能力—伦理思辨”三维融合的通识课程矩阵,构建“校本精品+优质线上”双轮驱动的特色培养路径,为本科生铺设一条面向未来、贯穿本科全程的AI素养进阶通道,全面提升学生在数字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与社会责任感,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注入可持续的智慧动能。
创新数字教材 涵养师范生核心素养
为强化师范生数字素养,学校以国家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强师计划相关要求为牵引,打造《师范生数字素养发展指南》《师范生生涯教育素养提升指南》《师范生德育实践发展指南》3部数字教材,为培养“数字赋能、生涯清晰、师德卓越”的未来卓越教师提供可视化、可迭代、可推广的行动纲领。同时以“分层遴选—精准孵化—精品输出”全链条机制重点打造校本数字教材矩阵,开展校级本科教材建设培育项目,孵化一批体现学科前沿、彰显校本特色、适配多元场景的高质量数字化教材,为学校教师教育数字化战略提供优质内容基座。
构筑赋能矩阵 淬炼大国良师硬实力
学校构建“校本培训—区域峰会—全国联盟”三级递进、协同共振的师资赋能体系。夯实校本培训基础,依托“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系列研修课程,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多轮次、模块化的校本培训,累计覆盖教师1200余人次,为全校数智化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能力底座。聚焦区域教育发展需求,学校以主办“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为契机,会聚27所高校的3200余名专家学者,通过高水平对话深入探讨AI技术对师范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影响。学校凝聚全国教育改革智慧,依托“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和“京津冀蒙高校联盟师范分联盟”两大平台年会,延揽全国50余所高校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共议面向未来的教师教育新理念、新标准与新方案。
夯实数智基座 构建一体育人新范式
学校以“数智内师”为战略统领,从“底座、中枢、场景”三大层面构建一体化智慧教育新范式。底座层面,学校于2025年初率先完成DeepSeek人工智能平台的本地化部署,汇聚教学、科研、管理全量数据,为后续所有智慧应用奠定算法基座;中枢层面,学校依托“内师在线”智慧教学管理平台,将OBE(结果导向)理念贯穿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教学运行、评价反馈的全生命周期,实现产业链、人才链、知识链的精准匹配;场景层面,学校联合超星发布“内师在线”AI教育智能体,师生以自然对话即可完成教与学的全链路任务。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高等教育的未来。学校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紧密结合,以“人工智能+教育”加速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努力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以实际行动为教育强国、教育强区建设作出新贡献。
(王 利 侯欣舒 路哲明)(王 利 侯欣舒 路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