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增加优质供给 扩大服务消费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消费潜能加速释放,服务消费表现亮眼,已成为推动消费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我国服务消费领域供给质量仍需提高,一些领域消费体验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发挥政策合力,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
在9月17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介绍,《政策措施》共提出5个方面19项任务举措。在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方面,将持续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开展“服务消费季”等活动,培育服务消费品牌。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支持首发经济,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推进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促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
《政策措施》一方面围绕对外开放“做加法”,提出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支持将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以及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签证政策和通讯、住宿、支付等便利化措施。另一方面,针对对内放开“做减法”,提出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领域市场限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民营资本进入。通过对外开放、对内放开,吸引更多优质服务消费资源进入,解决供给侧优质服务短缺问题,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高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
“在文件制定过程中,我们着力解决制约服务消费发展的堵点卡点问题,提出了让经营主体有真切获得感的增量政策。”盛秋平介绍,《政策措施》提出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精品赛事、职业联赛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面;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举措,托起居民“家门口”的幸福,既满足了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提高生活品质,又能推动释放消费潜力。
《政策措施》提出,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孔德军表示,这是顺应当前消费升级趋势、着眼于解决优质供给不足短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决策部署。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需求正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消费者对品质化、个性化、体验化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但传统消费业态、模式和场景难以完全满足。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是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和满足新需求的重要抓手。
孔德军透露,下一步,将通过竞争性评审方式在全国选择50个左右人口基数大、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好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增加优质消费供给,创新和丰富多元化消费场景,推动新的消费业态不断涌现、消费活力进一步提升。
服务消费是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惠民生和促消费的重要结合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吴越涛表示,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加大服务消费政策供给力度。推动企业向“新”,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在服务消费等领域加快应用,赋能大中小各类服务企业;推动行业向“优”,依托职业院校和龙头企业支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增加高技能服务人才供给;推动市场向“活”,扎实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清理整治市场准入壁垒,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提振和扩大服务消费。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杨虹介绍,今年5月份,人民银行专门设立了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旅游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信贷投放。目前,金融机构申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近600亿元。2024年4月,人民银行设立了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激励引导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的信贷支持,今年扩大规模至8000亿元,符合条件的服务消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也可以享受政策优惠。
当前,改善型消费发展迅速,文旅消费是改善型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介绍,文化和旅游部将增加新供给,支持创作生产更多优秀文艺作品、舞台艺术精品,推出旅游演艺精品项目。开展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评奖工作,推出一批优秀动漫作品。实施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提高旅游景区、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发展水平,改善旅游服务品质和消费体验。
(本报记者 董 蓓)(董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