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辽宁:从传统到潮玩 花样再翻新
辽宁这片豪迈与细腻并存的黑土地,孕育出无数璀璨的非遗,它们似回荡在耳畔的生动乡音,如弥漫在人间烟火中的温暖味道。自“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2025辽宁省非遗消夏购物月启动以来,这些文化瑰宝走出展馆,走进街头巷尾,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亮眼风景。
在辽宁营口,非遗潮玩市集让辽河老街人潮涌动。“非遗万象 潮玩市集”活动期间,市民、游客不仅能在这里品尝到老龙口白酒的醇香、郑友和酱园的百年酱味,还能亲手体验老世兴银楼的鎏金技艺,感受盖州剪纸在一刀一刻间的匠心传承。渡口广场上,评书、皮影戏、高跷舞接连登场,可玩、可尝、可带走的非遗潮玩好物遍布,现场如同一座没有围墙的非遗博物馆。
“真没想到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这么有意思!我带孩子去学了剪纸,还做了个小风筝,孩子玩得都不愿意走。以前觉得非遗离我们很远,但在这里,非遗不仅能看能摸,还能亲手参与制作,特别亲切!”带着孩子前来体验的市民张女士兴奋地说。
在辽宁鞍山海城市厝石山公园东广场上,一场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为主题的盛会同样如火如荼。海城西关小学的学生们脚踩高跷,在欢快的鼓点中灵动扭摆,引得掌声雷动;五行通背拳少年掌风飒飒、刚柔并济,展现着武术的文化底蕴。超3000名市民、游客参与了这场文化盛宴,其中近半是年轻面孔,他们在光影交错的皮影戏《大西唐》前驻足凝神,沉浸于黄家草编、孤山玉雕的现场制作,品尝着牛庄馅饼、二利烧鸡等非遗美食的地道风味。从观赏、品尝到体验,他们亲身感受着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脉动。
此次系列活动坚持青春化表达、生活化融入和文化赋能,旨在打造海城非遗保护传承新标杆,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为文旅融合注入青春活力,实现传统与现代共舞、非遗与青春同行。
在非遗消夏购物月系列活动的热浪下,盘锦市非遗市集走进社区,将这份文化热度延伸至百姓家门口。
盘锦市兴隆台区惠宾街道成了非遗与社区生活深度融合的生动现场:居民们在“一分钟体验”活动中亲手尝试绳编、核雕等传统技艺;刘家果子的百年酥香与“10元盲盒”的惊喜搭配,让非遗美食既有传统味又有新潮范儿;葛氏变脸的“火彩”戏法照亮孩子们的笑脸,中医义诊与节气养生相得益彰……活动实现了逛、玩、购、养一站式触摸非遗。
在大连市西岗区东关街芳草地,“非遗焕新·文化润心”主题活动同样吸引市民、游客驻足。由精湛刀工雕刻而成的大连核雕文创,方寸核材成为承载城市文化的独特媒介;辽南网扣绣的细腻纹样承载百年海洋记忆,尽显渔家女红之美;华风剪纸的生肖剪影,将传统技艺与节日文化巧妙相融。历史街区因非遗而生动,市民生活因文化而精彩。
在沈阳,辽宁省非遗夏季博览会入驻省博物馆、桓仁木版年画进驻省图书馆、非遗展示展演亮相桃仙机场……一场场接地气、聚人气、有新气的活动,让辽宁非遗以更青春、更亲切的方式走入百姓生活,非遗技艺与现代审美和消费需求深度融合。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孙浩舒表示,此次系列活动让非遗与文旅深度融合,带动关联消费增长。辽宁将锚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航向,在“非遗+”多元赛道上持续发力。(记者 葛鑫 通讯员 崔竹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