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文产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文创文产 >> 正文
国家级非遗项目《召树屯与喃木诺娜》完成数字化采集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2日 09:04:00  来源: 云南网

  2025年8月15日,云南省媒体融合重点实验室非遗数字化采集团队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曼中村完成国家级非遗项目傣族史诗文学《召树屯与喃木诺娜》的数字化采集工作。

  国家级非遗的数字化定格:多维度呈现史诗魅力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作为傣族民间文学的经典之作,承载着傣族人民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情感。本次采集由云南省级唯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玉叫老师主导演绎,她以深厚的艺术功底,运用六种章哈唱调、六种篇章结构及三种传统乐器,完整呈现了史诗的叙事逻辑与艺术特色。

  州级章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岩三老师的乐器配合为史诗增添了灵动的韵律,二者的默契协作将傣族文学的浪漫与厚重展现得淋漓尽致。团队通过多模态数据采集技术,对演唱过程、乐器演奏细节及传承人现场演绎状态进行了全方位记录,确保非遗技艺的原始风貌得以精准留存。

  深度访谈溯源:传承人的坚守与史诗的生命力

  调研期间,项目负责人及项目首席专家——云南光华融合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随江教授与玉叫老师进行了深度访谈,系统梳理了《召树屯与喃木诺娜》的传承脉络。从家族口传心授的传统模式,到新时代舞台演绎的创新实践,玉叫老师数十年的坚守与匠心,让团队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的温度与力量。

  玉叫老师向团队道出了传承人对文化遗产的敬畏。此次访谈不仅为史诗的数字化档案补充了珍贵的口述历史资料,更凸显了“人在艺在”的活态传承价值。

  标准化推进:从采集到著录的全流程规范

  非遗数字化采集依托于云南省科技厅《非遗产业数字化保护传承及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重大专项,联合武汉大学、云南大学团队,计划对全省涵盖民间文学、民俗、传统舞蹈、传统美术等门类的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采集,形成高质量数据集、多模态知识图谱和产业服务平台。

  本次《召树屯与喃木诺娜》的数字化采集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完整记录了这一傣族文化瑰宝的艺术形态与传承脉络,为非遗的长效保护与活态传承迈出关键一步。

  这一过程将实现非遗资源的系统化管理,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教育传播及创新性转化提供可靠的数字支撑,让《召树屯与喃木诺娜》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非遗数字化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路径。《召树屯与喃木诺娜》的成功采集,不仅是一次技术层面的实践,更是对民族文化自信的彰显。未来,团队将持续以标准化、专业化的工作推动更多非遗项目的数字化保护,让珍贵的文化瑰宝跨越时空,代代相传。

  云南网记者 林云冬

责任编辑:翟芯冉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