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文化 >> 正文
唱响属于每个人的生命赞歌——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观察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1日 05:55:00  来源: 光明日报

原标题:唱响属于每个人的生命赞歌——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观察

汉江与长江在这里交汇,心与梦在这里交响——

8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残联、教育部、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主办的“心梦交响·共赴时代华章”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在湖北武汉深情上演。

“这次汇演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届残疾人艺术汇演。”中国残联宣传文化部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组委会成员王宏伟介绍,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始于1987年,每四年一届。本届汇演共设声乐、器乐、舞蹈和戏曲4个参演节目类别。在视频预选阶段,各地累计报送432个节目。经专家审看后,32个省级代表队、2075名演职人员带着152个精彩节目登上汇演舞台。

“梦里的花香,梦里的歌唱,我的梦因你芬芳,心中的梦想,心中的信仰,我的心与你同往……”主题曲《心梦交响》的旋律还在武汉琴台大剧院中回荡,如潮的掌声已然淹没了整个剧场。

他们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追光者”。他们之中,有人看不见光,有人听不见声,有人无法言语,有人肢体残缺,也有人心智成长得慢一些……但在这里,他们用艺术点亮彼此,也照亮了观众的心。残疾人演员人数占这一舞台的95.4%——这不是一场“特殊”的演出,而是一场关于“可能”的宣言。

“我们把残疾人从事的艺术活动定义为‘特殊艺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艺术总监邰丽华这样说,特殊艺术是残疾人克服障碍所创造出的艺术形态,它体现着生命个体对艺术理想、平等参与社会文化生活权利的执着追求,它美在不断突破自我、超越极限,美在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京剧《杨门女将·探谷》的锣鼓声中,穆桂英英姿飒爽,靠旗飞扬。很难想象,饰演者张霞是一位67岁、腿脚不便,来自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街道的普通居民。“穆桂英临危受命,咱也不能掉链子!”她腰间紧紧束着护腰,那是她完成跑圆场动作的“秘密武器”。演出结束,卸下盔头,她额上深深的压痕尚未消退,眼中却光彩熠熠:“我打小就喜欢京剧,这次有机会学习京剧,来武汉参加演出,特别高兴。咱演的不只是戏,更是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从内蒙古代表队群舞《我的无色世界》,到青海代表队的男女二重唱《尕妹是石崖上的山丹花》;从湖北代表队的群舞《凤凰》,到安徽代表队独舞《涅槃》;从河北代表队男女对唱《温暖如你》,到山西代表队上党八音会《走向幸福路》……他们以身体为笔、以意志为墨,将艺术化作明眸、亮嗓、纤手和翅膀,谱写出一曲直抵灵魂的“心梦交响”。

“绝大部分舞蹈节目都是原创作品,舞者通过具象的表演,达成意象的升华,引起观众的共鸣。艺术的美扑向你,你的精神被一下子攫取,甚至完全会忽略是什么样的群体在表演。”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教授李超第一次担任残疾人艺术汇演舞蹈类评委,她深情地说,“艺术砥砺着人格,让人的心智有所依傍。残疾人从事艺术事业比健全人要难得多,希望有越来越多的舞台和机制,让他们的创造被看见,让他们的故事被倾听,让艺术的美滋养更多人。”

20多年前,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千手观音》让世界看到特殊艺术穿透隔阂的力量;而今天,如邰丽华所言,特殊艺术不再是用残疾博得同情、怜悯,而是依靠身体的特点,展现出未知的潜能和迸发出来的生命力,使表演和作品更具思想性、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

2025年5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2024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省地两级残疾人艺术团有225个。全国持证残疾人中,共有573人加入地级及以上作协,565人加入地级及以上其他文联下属文艺家协会,231人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汇演期间,长江经济带残疾人非遗文创展同步举行。

记者在现场遇到了拄着双拐的“美丽工坊”贵州仰黎坊创始人张艳梅。她带着涵盖服饰、蜡染、织锦的200多件工艺品,从大山深处来到长江之畔。

“那件苗族鼓藏服还去了联合国总部参展呢!”说话间,张艳梅自豪地往一件做工精致的衣裳指了一下,随即又迅速抽回手,“不好意思,昨天还在赶订单,晚上十二点多才飞到武汉,手上还有些蓝靛。”

这些大件小件的手工艺品,都出自残疾绣娘之手,“一针一线,都是带着温度的生活梦想。”张艳梅说,建工坊传承苗绣,是为了让更多残疾人“有出路、有尊严、有盼头”。

从一件绣衣到一支舞、一首歌,他们以不屈为谱,以热爱为声,唱响了属于每一个人的生命赞歌。

正如王宏伟所说:“他们不断突破自身局限,用艺术证明——生命的价值,从不因身体的缺憾而褪色;梦想的光芒,终将在奋斗中熠熠生辉。”(记者 王建宏 张锐 通讯员 刘欣然)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