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旅居大理|邂逅沙溪:马帮的故事在耳边,柴米的香气在窗沿
黄墙黛瓦,青石古道。溪河相错,桥山相映……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西南部的群山之间,坐落着沙溪镇。这里山水环绕,四季如春,满溢着岁月静好的安宁与祥和。
沙溪传统村落 张晓龙 摄
有人说,这里的日子,是马帮驮来的。沙溪古镇被誉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寺登街的石板路、玉津桥的马蹄印、兴教寺的古壁画,均是千年马帮历史的见证。
黑潓江 张寿春 摄
在如诗如画的风景中和茶马古道的褶皱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到沙溪。在这里,他们不做游客,只做古镇里慢慢生长的“本地人”;不是奔赴远方,而是让远方住进烟火日常。
“不止于古镇烟火,是三餐四季的自在”
马帮 沙溪镇宣传办供图
初入沙溪,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青石古道。漫步其上,仿佛能听到哒哒的马蹄声,看到马帮驮着货物匆匆赶路的身影。脚下的青石板路,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早在2500多年前,沙溪就是滇西地区青铜冶炼的中心之一,经过这里的古道已经延伸到了产“贝币”的印度洋、南海一带。到了唐宋时期,沙溪成为滇藏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和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古镇内至今保留着大量明清建筑和漫长古街、小巷,这些元素让沙溪风貌独具特色。2002年,沙溪寺登街被列入世界纪念建筑遗产名录;2007年,沙溪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喜宝赏饭花园餐厅一角
沙溪的基因里不仅有历史的古朴与厚重,还融进了现代人文的浪漫与烟火中。承载着这份基因,沙溪以乡村旅居为重点,探索“古镇保护+旅居经济+联农带农”的融合发展模式,打造沙溪“共享+”“出租+”“筑巢+”“体验+”4种主客共享的旅居业态,让游客在共享沙溪的自然景观、人文关怀中,从过客变租客,从租客到筑巢在沙溪。
喜宝赏饭花园餐厅味道
顺着青石板路向前,便到了“喜宝赏饭”花园餐厅。走进餐厅,绿色的植被覆盖了整个庭院,流水潺潺、鸟语花香。餐厅内的装饰简洁而精致,每一个角落都透露出独特的云南风情,偶尔飘过的饭菜香气挑动着人的味蕾。
这个花园餐厅的负责人燕子是四川泸州人,12年前,她到云南旅游,因偶然的机遇来到沙溪。“我喜欢这里的蓝天、花草和人文历史。”燕子说,沙溪在当时治愈了她,来到这里就不想离开,后来她把孩子也带到沙溪生活。
柿意餐厅一角
这12年里,燕子在沙溪开民宿,2023年把民宿改成餐厅,让到沙溪的人多了一抹味蕾的新体验。
“云南的食材、食物一直润物无声地缓解着所谓的乡愁,它和脚下的这块土地有着同样的治愈力,所以到了今天可以说,我的家在沙溪。”不工作的时候,燕子喜欢待在自己的院子里,看看书、给花草浇浇水,享受着在沙溪三餐四季的自在。
“把日子过成舌尖上的诗”
像燕子一样到沙溪旅居的人还有很多。据了解,目前,在沙溪长期旅居的有207人,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23个省市,其中兼营民宿97家、餐饮23家、旅居自住87家,年内10天以上短期旅居客达3万余人次。
阿巅在沙溪
湖南长沙人阿巅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在沙溪经营着柿意餐厅,餐厅所在的华龙村位于沙溪坝子东南侧,村庄坐落在华丛山山麓,可以俯瞰沙溪全景。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推窗即享田园风光的华龙村汇聚了大批精品民宿和特色餐饮店,也吸引了无数游客。
“我在沙溪的好多村子都住过,还是这里最适合我。”阿巅介绍,2020年来到沙溪后在这里的各个地方游玩了近3年,2023年底开始做餐饮。他租下华龙村内的农具房改成餐厅,还将收来的老木柜、旧马鞍变成装饰,院中的三棵老柿树化身天然路标。
柿意餐厅味道
“餐厅是按照我们的喜好亲手打造的,它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指着餐厅院内的老柿树,阿巅说道。顺着阿巅手指的方向,近处老柿树下迷迭香、紫苏向上生长,远处稻浪翻滚、向日葵迎风招展。
阿巅之前从事户外探险工作,主要做定制旅行,担任领队到世界各地到处游玩。走过太多地方,最终留在沙溪,是因为宜人的气候、深厚的人文和他自身愿意一直待下去的独特体验。
茶马古巷 张晓龙 摄
“沙溪的应季食材包含了自然本味。”谈及餐厅,阿巅说,沙溪的山肴野蔌让热爱极简烹饪的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现在我内心快乐,沙溪的氛围让人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