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文化 >> 正文
古雅成都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6日 03:21:00  来源: 光明日报

原标题:古雅成都

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的家乡,我生于斯长于斯,直到上大学后才久居在遥远的外省。对这座古都,我始终怀着深厚的情感。

古人总是临水而居,所以古城之内多河流。流经成都的府河和南河都是长江支流,它们在城中繁华处汇集,接着穿城而出。两河交汇处,合江亭的飞檐倒映在水面的波光里,如一朵古色古香的并蒂莲。夜晚在合江亭赏月,可见大街上车流的倒影荡涤在深黑的清流里。顺着河水远眺,一座金碧辉煌的仿古廊桥横贯在辽阔的水面上。华丽的九眼桥像张灯结彩的画船锚定在远处,仿佛元夜的花市。

成都历史悠久,留下了众多古迹。

三国时期,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病卒五丈原,蜀人为表达景仰与追思,合武侯祠与汉昭烈庙为一体,成了君臣合祀祠庙。自明蜀王朱椿开始,历代蜀地王侯多有修缮。武侯祠内红墙青瓦,榕树参天,庙宇幽深肃穆。石板路从雕梁画栋的正大门起始,把二门、文臣武将廊、刘备殿、诸葛亮殿和三义庙连成了一条直线。由竹海红廊,可通向汉昭烈皇帝之陵。出于对蜀汉英雄的敬仰,日日都有络绎不绝的游人来此瞻仰。在成都的历史遗迹里,武侯祠最能体现这座七朝古都的厚重历史。

安史之乱后,杜甫几经辗转,在成都西郊浣花溪边的茅草屋定居。浣花溪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得杜甫在此写下了一生中为数不多的风格清新明快的诗作。而今的杜甫草堂,保留了清代的格局,这座古典园林和浣花溪公园成为闹市中一片诗情画意的绿地。人们去草堂,是为了瞻仰诗圣,也为了从素湍绿潭与茂林修竹中感受天地灵性。

如果说武侯祠和杜甫草堂像典雅、蕴藉的雕塑,那么位于武侯祠旁的锦里,就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形象地把传统的民俗风情展现给人们。锦里是秦汉三国时期以织锦、售锦为主的一条街,现今成了一个汇集仿古建筑、园林景观、商业街区于一体的休闲场所。成都是蜀锦的产地,早在西汉时期,蜀锦就流传到了西域。到唐代,“锦城”的美誉名满天下。杜甫曾言“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夸赞锦城“云乐”。

另有一个著名的街区名“宽窄巷子”,原本是康熙年间清兵驻守的住所,巷子一共有三条,称为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多年前这里是传统的居民区,如今焕然一新,成了人声鼎沸的步行街。院落、酒吧、咖啡厅、餐厅、文创店、珠宝店、服饰店、茶商、酒商,应有尽有。宽巷子里遮天蔽日的大树、青灰底色的石路和雕梁画栋的建筑,别有一番韵味。宽窄巷子位于寸土寸金的市中心,热闹非凡,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也成为成都人日常休闲的好去处。

古有“扬一益二”,说的是锦官城物产丰饶、商业发达。今天的成都依然是西南经济贸易中心,风采不输当年。我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从小目睹了锦里、宽窄巷子日渐繁华的变迁。近年,商业区太古里拔地而起,成都国际金融中心的熊猫喜迎四方游客。然而与外地朋友说起成都,最想与他们分享的并不是作为大都市的繁盛,而是其独一无二的文化,它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古雅与诗意。(刘一骄)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