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乡书新韵
清晨,漫步在临沧市云县幸福镇幸福村丙凤自然村,一排排民居房错落有致,蜿蜒伸展的硬板路干净整洁,文化广场里,孩童追逐嬉闹……这个聚居着9个民族的村落,以产业为基、文化为魂,在甘蔗林与临沧坚果树的掩映间,书写着和美乡村实践的生动注脚。
当乡村振兴的春风吹拂这片土地,丙凤自然村以“支部+合作社+基地+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在217亩示范基地上展开生动实践。通过租赁的方式对土地实行集中经营管理,并将村民返聘到基地务工,土地流转不仅盘活了村集体经济,更编织起覆盖全村的利益联结网络——村民既是土地出租方,又是产业工人,在双重身份中实现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选对产业是关键。“产业转型初期,大家心里都没有底,村民既渴望改变,又害怕失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反复调研,确定发展方向,并带头先试先种。”幸福镇幸福村党总支副书记陈明清指着连片的甘蔗田和临沧坚果林说,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和科学种植技术的推广,村民发展产业的信心越来越足,甘蔗、临沧坚果等经济作物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村已累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5家,新型职业农民86名,实现产业年收入440余万元。
当物质富裕的果实挂满枝头,丙凤人更懂得浇灌精神文明的花朵。村里通过开办“小课堂”讲好红色讲堂、村史讲堂、农科讲堂“三堂课”,开列“小清单”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开展“小评比”激发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82个“微心愿”的落地,45场次“三堂课”的举办,让互帮互助、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良好风尚在干部群众中蔚然成风。(杨睿 左金华 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