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非遗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节庆非遗 >> 正文
红河县:“开秧门”祈丰收 延续千年农耕民俗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4日 09:39:27  来源: “梦想红河”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红河县:“开秧门”祈丰收 延续千年农耕民俗

  谷雨过后,气温开始回升,哈尼梯田进入到了春种春播的关键时期,为又一年的农忙时节拉开了帷幕。5月2日,在红河县甲寅镇他撒梯田上举行“开秧门”祭祀仪式,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仓廪丰实。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晨雾洒在梯田上,薄雾如幕布般徐徐拉开,整个梯田被镀上了一层金色,层层叠叠,如梦如幻,随着牛角号浑厚的声音响起,“开秧门”祭祀大典开始了。

  在独具特色的各式乐器伴奏下,梯田田埂间的欢快歌声中,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把祈求丰收的祝福放到梯田的水源处,并向田中抛洒米粒祈福丰收平安。随后,老人走上以真山真水为背景的舞台,低声吟唱着哈尼古歌,古老的旋律带着现场的观众回到了那个久远的时代,体验着这片土地上鲜活的农耕文化。

  祭祀活动后,《栽秧鼓舞》《栽秧山歌》《梯田秋韵》《棕扇舞》……一个个具有各民族特色的节目在舞台上接连上演,有力的唱腔和曼妙的舞姿为梯田更添艺术具象。与此同时,人们开始下田赶牛犁田,拔秧挑秧、栽种秧苗,在汗水与欢笑中,“秧姑娘”让沉寂了一整个冬天的“田小伙”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以天空与梯田为背景,哈尼人在梯田间边劳作时唱歌、休息时跳舞,不仅展现了传承千年哈尼梯田的农耕文化,也展现了哈尼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层层叠叠的哈尼梯田孕育了世世代代,他们以梯田为生命之本,建设自己的幸福家园。在稻作生产中,哈尼人在劳动中抽象了艺术,又将艺术具象到劳作之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哈尼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一直贯穿整个哈尼文化,“开秧门”正是感恩于报春的布谷鸟和源源不断向梯田输送水分的森林。

  活动现场微风和煦,欢声笑语不断。游客们与哈尼姑娘共舞,沉浸式体验插秧、捉鱼抓鸭子等活动,与当地村民共享农作乐趣。“这次是专门来看‘开秧门’的,真的很震撼。”河南游客王兆阁说:“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深入了解了红河县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也给我带来了自在沉浸的旅游体验和畅快有趣的情绪满足。”

  哈尼谚语说:“一年的开端就是从一棵秧苗开始的,经过农民的精耕细作,一棵秧苗将会为我们带来粮食和富足的生活,带来一年的期盼与希望。”哈尼人对稻米的情感深厚。近年来,红河县结合森林、水系、村庄、梯田四元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果蔬、梯田红米、梯田鱼、鸭等产业,大力推广“稻鱼鸭”复合种养模式,不断延伸红米产业链,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综合带动农业和文旅经济发展。2024年第一季度,全县预计完成农牧渔业产值6.55亿元,同比增长6.18%。

  “如何实现从‘丰产’到‘丰收’再到‘增收’,如何回应群众对于农业发展的期盼,正是我们努力工作的目标。”红河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州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三农工作优先发展地位“一个中心,确保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全力以赴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红河县实践提供强大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胡津滔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