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要闻列表 >> 正文
首页 | 邮箱    
过手米线,家的味道——“串门·中泰一家亲”系列报道之一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9日 10:36:21  来源:云南网

梁大姐(左二)给陈雪婷介绍过手米线。 记者 郭瑶 摄

阿昌族的美食。记者 郭瑶 摄

 
编者的话
 

  串门,是亲戚朋友间亲密的拜访。一个家就像一道窗,透出主人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个性主张。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澜湄传媒打造的系列泰语微纪录片《走,去“串门”》将做客不同云南人的家庭,瞧瞧泰籍海外传播官们在云南朋友家度过怎样的一天。

 

 

  泰籍传播官陈雪婷在云南民族大学担任泰语外教多年,她喜欢旅游,尤其享受在旅行途中探索云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这一次,陈雪婷来到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芒炳村的梁大姐家“串门”,品尝久闻其名但从未尝试过的云南阿昌族特色小吃——过手米线。

  沿着弯曲的山路来到坡顶,旖旎的乡村田园风光跃然眼前。农舍藏在翠绿的小树林间,四周花团锦簇,菜田繁茂,鸡笼狗舍好不热闹。热情好客的梁家人已经忙活了一下午,林中空地上早早架起了木桌、石板、烤架,大家伙正忙着切肉、洗菜、烧烤。

  新鲜的百香果、猕猴桃早已铺满桌子,烤肉在油温的刺激下嗞嗞作响,空气里飘散着阵阵香味,混合着人们聊天、干活的声音,悠然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氛围让我倍感亲切,就好像回到了泰国的村庄。”陈雪婷开心地说。

  “过手米线,亮点在‘过手’,也就是抓着吃。这也行?”怀着浓浓的好奇,陈雪婷围观了整个制作过程。只见梁大姐将煮熟的米线取出,用手捏住一端,以手腕为支点,将米线缓慢转动起来,让它像线球一样扭在一起,然后摆盘。梁大姐得意地讲解道:“这个动作需要轻柔而灵活的手腕,以保持米线的形状和嚼劲。米线扭成团状后,能更好地吸附汤汁和配料的味道,让菜肴的味道更加丰满。”

  观看制作美食的过程是有趣的,忍着口水等待美食上桌却是煎熬的。终于等到开饭,梁大姐颇有仪式感地邀请陈雪婷换上阿昌族的民族服饰,沉浸式体验地道阿昌族晚餐风俗。

  大家围坐一桌,除了一大盘白花花的米线,还有炒肉、炸豆腐、酸笋、时蔬等配菜。“过手米线的口感与普通的米线截然不同,更有嚼劲和弹性,吃起来也很有趣。”陈雪婷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团米线,蘸点蜂油,一口送进嘴里。

  “说起来,这顿豪华阿昌族家宴倒和泰餐有几分相似。米线在泰国也是常见菜,炖汤、炒菜、火锅、沙拉都会用到米线。过手米线和泰式凉米线也很像,都是集酸、辣于一体,清凉可口。桌上还有炸蜂蛹——熟悉的味道。我一颗接一颗吃个不停,香、酥、脆,这是我童年最喜欢的小吃之一。”陈雪婷说。

  谈笑间,时间渐晚。夜色空明,山谷间繁星点点,夏夜晚风吹来阵阵蝉鸣。吃一口美食,看见一个家庭的生活姿态,品味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美食更是桥梁,将不同地域的人们连接在一起,感受到山川异域,民心相通的温暖。

  云南网记者 郭瑶 胡丽仙 熊燕 王欢

责任编辑:郭建丽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