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昆剧团上演全本55出《牡丹亭》 一次超越性的回归与创造
3天、8小时、55出,近日,由上海昆剧团推出的全本《牡丹亭》作为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剧目在北京中央歌剧院上演。这部凝聚着上昆几代人心血的鸿篇巨制,让春日中姹紫嫣红的北京舞台多了份别样的良辰美景。
会聚顶级团队,倾情打造全本《牡丹亭》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凝聚毕生心血创作的《临川四梦》,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人类戏剧作品中的瑰宝。“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亭》。”正如汤显祖所言,这“四梦”之中,《牡丹亭》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建团45年来,上海昆剧团对昆剧《牡丹亭》的修改提高与演绎有10余次。凭借不同演员各具特色的艺术呈现,上昆演绎的《牡丹亭》在国内外戏剧舞台享有盛誉。
2022年,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关心支持下,上海昆剧团探本溯源,创排全本55出昆剧《牡丹亭》,通过上、中、下3台大戏的体量,深入挖掘经典作品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以今人视角,讲古典精粹,力求打造出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昆曲艺术佳作。
此次全本《牡丹亭》由知名导演郭小男执导;剧本在已故剧作家王仁杰缩编基础上,由郭小男进行缩编整理;特邀岳美缇、蔡正仁、张静娴、计镇华、刘异龙、张铭荣、李小平等知名昆剧艺术家传承指导;已故知名作曲辛清华、知名作曲周雪华、已故国家一级作曲李樑担任唱腔音乐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黄海威担任舞美设计。此外,在两岸企业家峰会文创产业合作联盟的特别支持下,上昆联合梅鹤堂(上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遂昌县委宣传部等出品单位,深挖剧目底蕴,共攀艺术高峰。
除了汇聚业内强劲专家、主创团队,全本《牡丹亭》更为当下一批行当齐全、文武兼备的优秀青年人才提供了舞台实践机会。此次,上昆派出“五班三代”的强大演出阵容,剧中“杜丽娘”和“柳梦梅”扮演者由“昆四班”的罗晨雪、胡维露挑梁,“昆三班”梅花奖得主吴双在剧中分别饰演“判官”和“完颜亮”,上昆所有优秀青年演员全程参与全本创演。“接棒这部传世大戏,是压力更是难得的机遇。在老艺术家的带领下,青年演员苦练技艺,迅速成长,接续传承,让这部青春亮丽的全本《牡丹亭》亮相于舞台。”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
探源昆曲经典,呈现原著精髓
《牡丹亭》的剧本已有400年历史,上昆的演绎则以适合当代观众审美的舞台语汇,力求对传统经典守正创新。
全本《牡丹亭》充分保留原著的丰富内涵和人物性格,坚持文辞典雅、语言秀丽、词曲完整,包括原著每出戏结尾的集唐诗,也通过剧中人物首次呈现于舞台,不仅做到对原著精神的完整解读,也呈现了新颖别致的舞台样式和艺术表达。
长期以来,因为在舞台上难见《牡丹亭》全貌,人们往往只将其视为爱情戏。大多数版本剧情结尾终止于《回生》。但正如《红楼梦》不仅有宝黛爱情,《牡丹亭》又岂止杜柳奇情?全本中广泛涉及宋明两朝的思想、宗教、文化、历史、民俗和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等内容,剧中每一出戏、每一个人物,都蕴含汤显祖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人文追求。
此次上昆的全本《牡丹亭》则充分展现了剧作的原貌。《惊梦》《寻梦》《写真》《闹殇》《玩真》《幽媾》《欢挠》……在一波三折的爱情主线中,社会现实与时代背景成为贯穿全剧的副线,浓墨重彩地展现了《牡丹亭》所蕴含的人文艺术价值。
该剧的唱腔音乐根据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成书的《纳书楹曲谱》整理改编。在遵循传统昆剧艺术的前提下,对南曲唱腔柔婉流丽有余而刚劲跌宕不足等特点进行调整与丰富。唱腔配器和配乐充分发扬民族器乐个性较强的特点,剧中多次采用古琴、古筝、笙等乐器,包括全剧开幕曲也采用古琴演奏的昆曲主调,创作出贴近情节人物、清新流畅、细腻隽永的音乐形式风格。
舞台呈现则结合宋明历史文化和美学特征,将诗化的境界和巧妙的场景充分融合,完整传递原著的戏剧精神。郭小男坚持“旧中见新、新中有根”的创作理念,结合昆曲本体与现代审美,将传统戏曲的身段程式、夸张表演、科诨武戏等表现手段熔为一炉,以虚幻朦胧、诗意唯美的舞台氛围,典雅端庄、妍丽明亮的演出气质,烘托表现杜丽娘和柳梦梅多彩壮观的人生、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及生命意义的追寻,再现汤显祖的艺术精神和东方式奇幻的“爱情神话”。
郭小男认为:“要不断开掘作品的文化内涵,深入探究作品的精神内涵,是我们这代人重要的文化使命。不偏颇、不简化、不丢失原著文脉,保留和发掘作品中弥足珍贵的价值体系,忠于原著精神,创新表现形式,让全本《牡丹亭》通过本次创排获得正本清源式的回归与重塑,使之更为持久地表达和弘扬原著的精神内涵与价值意义。”
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中国声音
全本《牡丹亭》是一部诗情画意、结构复杂、篇幅宏大的奇幻作品。上昆力图以创新的戏曲演出模式,在集成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基础上,将这部文学价值极高的作品以全新表现形式呈现在舞台上,发展出让未来的年轻观众、世界其他文化圈的观众更好地理解并欣赏的国际文化语言与文化符码体系,将昆曲以新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呈现给国内外观众。
该剧于2022年11月在上海首演并大获成功,被观众认为守住了汤翁原著深沉的历史品位与美学风范,同时又注入了新时代大众的审美精神和鉴赏情趣,赢得了新老观众的情感共鸣和一致好评,有专家称赞:“这部剧以今人视角,实现了古典经典的当代回归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示了对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最新提炼成果,传递着文化的自信自强。”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演绎全本《牡丹亭》是一次浩大的艺术工程,它凝聚着上昆几代人对昆剧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也是我们每一个昆曲人的守望和梦想,其价值意义远超出创排一出戏、一部古典名著的意义本身,是一次超越性的回归与创造。全本《牡丹亭》的创排是昆曲人在新征程上,秉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向经典致敬的一次再出发。今后,上昆将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向世界传播中华最古雅的声音,铸就昆曲文化新的辉煌。”谷好好说。(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