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列表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要闻列表 >> 正文
走进大美滇西 探寻红色印迹丨画家眼中的大理:山水藏诗画 草木皆风景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2日 11:43:00  来源: 云南网

  洱海边写生

  5月10日,“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云南名家写生创作活动首站到达大理白族自治州。两天时间里,写生团一行寻访了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洱海生态廊道以及喜洲镇周城村,画家们纷纷感叹:“热土育英才,山水藏诗画,草木皆风景。”

  位于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村的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在这里,王德三、王复生烈士的生平事迹深深触动了写生团的成员们。

  写生团在王家庄村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张星谈到:“王德三的狱中遗书将他的初心不渝、侠骨柔肠体现得淋漓尽致,更让我们感悟到信仰的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着我们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砥砺前行、建功立业。”

  在故居院落,玉溪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玉溪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赵芳掏出速写本,勾勒出了这座建于清代末期古朴民居的轮廓。青年画家周章科则用水彩绘制了多幅纪念馆中陈列的物件。

  画家罗江作画 

  11日上午,写生团一行前往洱海生态廊道的龙龛码头展开创作。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生态廊道更显亮丽,络绎不绝的游客在这里散步、骑行、拍照、休憩。龙龛古渡是热门的婚纱旅拍地,一对对新人成为苍洱之间一道浪漫的风景。

  廊道旁的湿地间,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罗江正在创作一幅丈二斗方。巍峨雄壮的苍山十九峰跃然纸上,茂密的森林由远及近,与风光秀丽的洱海交相辉映,游客观光车在廊道穿行。

  周章科绘制的烈士故居陈列物品水彩 

  罗江谈到:“湖水清澈湛蓝,湖畔白族人家;水面野鸭嬉戏,岸边草木葱茏。这是我儿时印象中的洱海,也是今天看到的洱海。洱海生态廊道在人与湖之间筑起一道隐形的生态屏障,人们可以诗意的享受美景,也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栈道旁,云南画院专职画家李平创作的一副小写意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赏、拍照。画中,水杉亭亭玉立,湖面波光粼粼,一位女子正坐在滩石上写生。来自四川的游客孙女士和这幅画作合影留念:“画得很美,跟眼前景象一模一样。大理给我的印象是一直诗意、文艺,今天见到这么多画家在这里写生,果然实如其名。”

  画家李平写生

  洱海沿岸分布着各具特色的白族传统村落,宛如一粒粒珍珠,生态廊道如同一条项链,将这些“珍珠”串了起来。沿途,云南省美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李春华用相机记录着这些白族民居的建筑与人文之美。

参观大理璞真扎染博物馆

  11日下午,写生团来到了有着“白族扎染之乡”美誉的喜洲镇周城村。在璞真扎染博物馆,画家们参观学习了扎染的相关知识和白族的民风民俗。

画家杨正国写生

  大理州美术家协会主席张辉介绍:“缝、扎、浸、染、漂、晾、晒,白族扎染的每道工序都很讲究。大家通过体验这项非遗技艺,可以对大理白族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今后相关绘画的创作也大有裨益。”

  云南网记者 毕芃 摄影报道

  相关新闻: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云南名家写生创作活动启动

责任编辑:张潇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