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非遗 >> 正文
“非遗夜市”助力非遗保护和传承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3日 11:30:00  来源: 潮州日报

原标题:“非遗夜市”助力非遗保护和传承

钱夙伟

徽墨、歙砚、毛豆腐等招牌依次排开……走进安徽歙县徽州府衙广场,近百种“非遗”摊位和节目集中展示,成为圈粉游客的“夜场靓仔”。每周六傍晚,歙县许多“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拖着箱子,提着包裹,陆续走进徽州府衙广场“非遗”夜市,找到各自的摊位后,开始展示自己的拿手绝活。截至目前,歙县共举办了14期“非遗”夜市活动。(10月20日中国新闻网)

“非遗”传承人通过现场展示表演,让非遗与消费者零距离接触,而非遗大师、非遗技艺传承人的“带货”也更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非遗夜市”无疑是产品走向市场乃至拉动消费的捷径。其实,这种对自己产品的市场吆喝,本来就是销售的常规做法,现在非遗一改以往的“藏在深闺无人识”,充分体现了非遗崭新的市场意识,尤其是既有线下也有线上的市场,与“互联网+”时代主动接轨,更足以让人刮目相看。

“非遗”正是因为与现实存在着巨大的落差,不为当今社会的市场所广泛接受,知音乏人。因此,保护“非遗”,固然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予以扶持,对“非遗”要有政策上的倾斜,但另一方面,“输血”的目的,最终是增强“非遗”本身的“造血”功能,以强健的“体魄”去重新赢得市场。这就需要“非遗”凭借自身的魅力,去开拓市场赢得市场,“非遗夜市”就是强有力的“促销”手段。

“非遗夜市”上非遗大师、非遗技艺传承人展示拿手绝活,也是一种“活态”的传承。非遗只有“活态传承”,才有可能改变后继乏人的现状。“非遗夜市”既为广大非遗传承人和非遗相关企业拓展了销售渠道、提供了推广机会,也必然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认识非遗,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也将因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机制。

“活态传承”其实是弥补了非遗传承中的一个空白,而依托活态传承,也必将为非遗文化的传下去、走更远,乃至将一个个非遗作为一门门产业做强做大,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因此,这样的“非遗夜市”,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实在是多多益善。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