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文化 >> 正文
触碰“聪明药”不明智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3日 15:00:32  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触碰“聪明药”不明智

  大四直博学生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从印度网购“阿莫达非尼”;财会分析人员为过财会考试,长期服用“阿莫达非尼”成瘾。近日,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集中公开宣判的3起涉毒案件中,有两起是通过互联网渠道贩卖国家精神管制类药物“阿莫达非尼”的刑事案件,而涉案人员多为高压力青年群体。

  吃了“聪明药”真能考试得高分、游戏打通关?其实,这是对“聪明药”的误读,也是对“聪明药”的滥用。“聪明药”在美国等国家被青少年滥用,以缓解学业压力、提高专注力,同样的情况在中国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但要知道,使人变得聪明起来的“聪明药”是不存在的,这是不切合实际、无法实现的幻想。实际上,这些所谓的“聪明药”,只是精神兴奋类药物,不仅不会让人变“聪明”,对于正常人、健康人群来说还非常危险。

  我们要认清“聪明药”,要明白无论出于何种考虑,无论是对卖家还是买家来说,触碰“聪明药”都不是明智之举。根据我国《精神药品品种目录》,“阿莫达非尼”药品中含有的“莫达非尼”成分,属于精神药品,能提高正常人的中枢兴奋性,具有成瘾性。司法实践中已明确将非法贩卖含有“莫达非尼”成分的药物认定为贩卖毒品,一旦查获,将面临法律制裁。对卖家来说,风险显而易见,抱着侥幸心态进行非法售卖,触碰法律红线,最终只会害人害己。

  同样,“聪明药”的滥用对于购买者和使用者来说,也是一场“灾难”。据悉,滥用该药物的对象主要集中于青年学生,还有大学生考研族及成人考证族等。更让人担忧的是,在青年群体中,“阿莫达非尼”并未被当作“毒品”来看待,需要引起重视。毕竟,用药安全性是第一位,身体健康更为重要。将成功、希望寄托于所谓“神药”,这种投机取巧的“成功学”不可取,最终只会害了自己。(张冬梅)

责任编辑:郭建丽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