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昆洛路的变迁
昆洛公路是从昆明出发,经玉溪、墨江、宁洱(原普洱县城)、普洱市思茅区、景洪至勐海县打洛镇的一条道路,全程约800多公里。
记得1969年我去思茅省五七干校时,第一天中午在玉溪吃饭,晚上住元江县城。第二天住宁洱县城,在宁洱县住的是木板房,吃的是红米饭,用的是土碗,第三天到达思茅曼昔坝,从思茅到打洛还要坐两天汽车。
那时,昆明到打洛没有柏油路,更没有高速公路,从昆明东站(海棠饭店)出发,全为土石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记得中午在墨江县城吃饭时,一下车个个都是一身土一脸灰,只露着两只眼睛。那时坐的是大卡车,道路弯曲多,从元江到宁洱,经过一个大山谷,没有三公里长的直路,车开得慢,时速只有40公里左右, 而且一路上还经常看到交通事故。
1977年去景洪,路况有了改观,铺设了柏油路,但没有加宽取直。遇到下雨天路还是很滑,车不敢开快,也就是40-50公里的时速,但灰尘大幅减少。从昆明到景洪也要3天多,第一天晚上住在新平县的杨武镇,但是都是住集体旅馆,4人一间的房子,也有6人一间或8人一间的,且没有卫生间、没有浴室。住一晚0.8元,吃一个串荤菜0.3元,那时小青工工资每月37.5元,戏称“体温工资”;第二天住墨江县通关镇,或宁洱县城。住宿条件更差,吃的饭和在杨武镇差不多,通关镇在大山头上,班车只能停在公路边。通关山高谷深是出了名的,从这个山头到那个山头说话都能听得见,但走路要走半天。街上卖的西瓜都要用绳子拴着卖,不然就滚到山沟里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大幅度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云南经济也得到了大发展,开始投资兴建各类交通线。上世纪90年代去景洪,昆明到思茅路段修了柏油公路,公路遇山凿洞遇水架桥,天堑变通途,出行方便多了,从昆明到思茅,坐汽车由原来的3天时间缩短到半天。如今,玉溪到磨憨的铁路也正在修建中。
交通便利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副产品大量外运,在昆洛路上,经常可以看见一辆辆大型货车,拉着香蕉、西瓜运往内地,农民的收入也大幅增加。农民实行科学种田,亩产由原来的两三百斤增加到现在的七八百斤,吃饭问题解决了。住房问题也得到改善,草房变瓦房、楼房。看到曾经破旧村寨现在一片繁华,我由衷感慨,没有国家的发展强大,哪有我们如今生活的巨变啊。(高培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