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综观
价格已高到离谱?
神话尾声,重量级作品出现“分层”
有艺术品资深拍卖人士认为,迈克·博耐特、霍华德·法伯等大藏家在今年的抛售举动,显示他们已经觉得“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在短期暴涨后已经达到了太高的价位”,而且“天价做局”等炒作行为的普遍存在,导致这两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虚假繁荣,现在,“泡沫已经胀大到危险的时刻了”。
也有拍卖界的人士审慎乐观,“在香港春拍曾梵志作品拍出天价的情况下,说市场已到拐点,未免过于悲观了,也解释不通”,广东保利拍卖行艺术品油画部项目经理李军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对于李军的说法,有业内人士给出这样的分析,中国当代艺术品一路暴涨之后在今年海外春拍上遇冷,如果回到香港和北京,再出现价格暴跌或者大量流拍,整个市场恐怕就会一蹶不振了,所以有人出来护盘,打了场“香港保卫战”,但护盘成功并不代表泡沫可以继续发大发多,“这两年中国的当代艺术是纯粹的投机行为,跟艺术本身无关。国际大收藏家其实并未真正认可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经济形势不佳、前景不明的大环境中,被炒高到离谱的当代艺术品价格是时候降下来了。
而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如今再介入一线艺术家的作品拍卖,风险太大,还不如转向收藏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这种心态,已经在今年的各大春拍场上显现出来,许多成交价超出估价的作品都出自“新秀”之手,价格多在百万元级别。
中国·暖意
香港北京两个新天价向亿元挺进
在海外拍卖会上接连遭遇春寒之后,中国当代艺术品却又在香港感受到一派暖意。
香港2008苏富比春拍上,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总成交额远高于拍卖前的预估总价,达到4.3亿港元。
2008香港佳士得春拍上,415件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热门作品有373件成交,成交总额也远高于之前的预估总价,达到5.3亿港元。其中,多位画家的作品均刷新纪录,最轰动的当属曾梵志1996年的作品《面具系列1996No.6》,以7536.75万港元(包括手续费等费用在内)成交,为亚洲当代艺术史又立起了新的拍卖最高价标杆。
紧接着香港春拍,北京春拍于本月中旬举行,刘小东的《温床No1(五联)》拍出了内地油画的新纪录:5712万元!综合看来,中国当代艺术品在今年北京春拍期间呈现如下趋势:高价作品明显减少,多数作品成交价格都在估价区间内,超出估价的相对集中在非一线的“新秀”艺术家作品上,例如尹朝阳2006年的作品《神话》以616万元成交,几乎是最低估价的3倍。
名家说法
“疯涨”——“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很短,所以它几年间的‘暴起’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冒进的行为。”
郭维洪(广州嘉德负责人)
谈到这几年中国当代艺术品行情火爆的现象时,著名油画家林永康说:“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文化发展和思想领域方面的升华,当代艺术容易与世界接轨,浮出水面;而且有钱人多了,炒作行为也跟着上了。就像股市前两年的火爆一样,当代艺术的疯涨背后,是资金的极度充裕化和各方合力作用的结果。”
著名时尚评论员区志航说:“中国近30年的发展已是一个奇迹,它在世界的话语权越来越强,而象征前卫和当代的中国当代艺术品也得到了一种‘高峰认同’。”广州嘉德负责人郭维洪则表示:“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很短,所以它几年间的‘暴起’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冒进的行为。这种行为背后,我们可以冷静地看当代艺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要认识到对当代艺术的暴炒是不健康的。”
“拐点”——“今年国内国际对当代艺术品的回调,再调都不会低过市场2006年发力时的价格。”区志航(著名时尚评论员)
“一个成熟的艺术市场里,艺术品价格每年的增长率应该是20%左右,而且艺术品的价格必须是建立在艺术史评价的基础上。”林永康(著名油画家)
从今年的当代艺术春拍情况来看,名家作品停止疯涨甚至流拍,令市场“泡沫论”成为焦点。
针对这一现象,林永康说,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目前还只是处于散户收藏和投资阶段,而不是成熟的机构收藏和投资阶段。单个的艺术收藏家或投资人对艺术品的选择随意性比较大,这就造成了市场的畸形现象:往往是一帮人在炒作、假托艺术家的画。市场价格的“疯涨行为”与艺术家本人无关,但当其身份价值越来越受肯定时,更多的人介入该艺术家的收藏,于是“合理估值”的呼声就会很高,然后市场就会步入调整。他说:“今年当代艺术市场应是一个冷静期,‘炒作’要消化,而且由于经济环境原因,藏家们投资信心相对缺乏。”
林永康认为,中国这一轮的艺术市场的模式实际上是投资型市场,而不是收藏市场,“说投资型市场都是客气的,很大一部分甚至是‘投机市场’”。所谓收藏市场,是说藏家买进作品后至少10年不卖出去,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基本上按照稳定的每年20%来升值。无论是画廊销售还是拍卖价格的上升,一个成熟的艺术市场里,艺术品价格每年的增长率应该是20%左右,而且艺术品的价格必须是建立在艺术史评价的基础上。
区志航对于拐点论的看法则是:“就像股市滑坡,艺术品也要呼唤合理估值,炒得高了就得回调。不过,我看今年国内国际对当代艺术品的回调,再调都不会低过市场2006年发力时的价格。”
“流拍”——如果不是‘自己人’假买,当代艺术拍卖的流拍会更严重!”郭维洪(广州嘉德负责人)
①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授权云南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0报4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云南网”或“来源:云南网-云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云南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云南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云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 0871-4156534
附:云南日报报业集团10报4刊:云南日报 春城晚报 云南经济日报 影响力 滇池晨报 云南法制报 大众消费报 文摘周刊 东陆时报 社会主义论坛 车与人 民族时报 云南科技报 大观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