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端上的“松茸猎人”
凌晨3点多,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吉迪村的藏民家里陆续亮起了灯。电炉上的酥油茶冒着热气,就着青稞粑粑和酸奶酪简单吃过早饭,藏民们便拿起背篓、棍子,带上手电筒,骑着摩托车向海拔逾3000米的山林进发,那里恰似云端之上。
捡松茸是件苦差事。村里的藏民们有自己的“秘密基地”,在那里总能捡到不少菌子。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松茸猎人”。随着手机等移动媒介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将捡菌子的过程呈现在人们面前,成为新型“松茸猎人”。
“所见即所得,拍下立马发货。”上午9点,香格里拉松茸交易市场菌岚直播间里,刚从大学毕业的吴霞身着藏族服装,向镜头展示带着泥土的松茸。她身后,“90后”“00后”的快递员、分拣员们正忙碌地打包着这些“来自大山的礼物”。整场直播持续至深夜,销售额近12万元,有超11万人次观看直播。
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市是全球松茸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据香格里拉海关统计,2024年迪庆州松茸出口量达67818公斤,贸易额215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2.6%和30.3%。
吉迪村位于香格里拉市建塘镇,藏语意为“兴旺平安之地”,是一个古老的藏族村落。每年7到9月份,松茸就是这个被雪山怀抱村子的一切,新老“松茸猎人”也在此交会。
春批是新“松茸猎人”的代表。这位藏族小伙2019年返乡创业,此后当选为吉迪村村委会副主任,用实际行动改变着这座村庄,也用短视频记录和传播这个藏族村庄的文化。
为了改变过去一段时间村里无序采摘松茸等情况,春批带头探索出松茸保育扩繁模式:由企业、科研机构签订包山协议,明确松茸所有权归村民,企业则以高于市场均价的价格优先收购优质松茸。同时,严格执行“采休”结合、禁采童茸等措施,保护种源林。松茸保育扩繁示范基地建立后,基地松茸自然增长量超过20%,当地每户群众靠采摘松茸人均年增收2万元。
为了方便村民买卖松茸,春批把村里的松茸交易市场打造成线下交易、线上直播的平台。
下午2点,吉迪村松茸交易市场准时开始交易。身着粗布藏装的老人背着背篓、拎着袋子涌进交易大厅,报价、验货、称重一气呵成,最快两分钟就能完成交易,而他们当天采摘的松茸也迅速通过冷链车发往各地。
“以前没有集中收购松茸的地方,要么去很远的市区卖,要么低价卖给收购商。”老“松茸猎人”、今年71岁的吉迪村村民三阶卓玛说,以前不同时段一斤松茸的价格能差几十块钱,现在价格透明多了。
村里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交易方式上,更深入到松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如今,得益于互联网“云端”销售,松茸产业成了雪域高原上富民兴村的大产业。
松茸季到来前,春批组织村民参加网络营销培训,如今已有10多位村民通过直播捡松茸、卖松茸获得收入。村里新建的松茸营地融合采摘、露营、松茸宴等体验项目,让游客深入感受“松茸文化”;传统藏式民居也被改造成民宿,推出藏餐和非遗民俗体验项目。
晚上9点,吴霞和团队的直播还在继续。镜头前,这个身着藏装的姑娘依旧充满热情。
“以前的老‘松茸猎人’只会讲捡松茸的故事,现在我们这些新‘松茸猎人’要讲好整个产业链的故事。”春批说,乡村振兴必须要有年轻人参与,路才会越走越宽。(记者 王贤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