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文化 >> 正文
“焐”出扇上风情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6日 06:29:00  来源: 人民日报

原标题:“焐”出扇上风情(遇见)

靠手上功夫,把电笔的燎烫痕迹转化为水墨晕染,这是檀香扇上的烫花工序,也是非遗传承人陈琴锤炼得炉火纯青的技艺。

我去访问陈琴时,正巧有一位准新娘来定制一把檀香宫扇,她说,想要一把不落俗套的扇子,蜜月出游可以拿来当道具,还可成为传家宝。

这要求听上去让人无从着手,但陈琴有办法摸清客户的想法,她追问:“读过《红楼梦》吧?最喜欢哪个角色?”

客人思忖几秒,说道:“最喜欢探春,一个爽快又有主意的姑娘。大观园建了没多久,探春就请大家来她住的地方写诗,那一回叫什么来着?”

陈琴笑答:“那一回叫‘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我晓得了,放心吧,扇子肯定会做得让您满意的。”

为了在扇面上烙出这幅“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图画,陈琴整个6月都魂不守舍。吃饭、洗脸、插花,弄到一半,会忽然走神,腾出右手,悬腕,在虚空中平心静气地比划。

陈琴用了一个字形容这一个月付出的耐心,她说:“就是‘焐’啊,电笔的功率调到最低,好比把灶火开到最小来煲汤,让汤面几无起伏。慢火出滋味,最后‘焐’出一个秋爽斋,‘焐’出大观园姐妹写诗、评诗的场景来。”

一把宫扇上要排布三个人物,有坐有站,坐着的人要安排鼓凳与香炉,站着的人要安排脚下的陶瓷立筒。画面精细到什么程度呢?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立筒下装有红木筒脚,立筒壁上镌刻着一首七律,立筒中有书画卷轴,甚至可以看出有的卷轴已经装裱,有的还是草稿;人物的额发与发髻,要“焐”得秋毫分明,人物的五官和眼神,要“焐”得神采飞扬。陈琴的目标,就是要“焐”得她们的每一处衣褶都依身姿而动,无一丝不自然。

檀香扇上的拉花,如绵密的漏窗,筛落天光云影。陈琴将探春最爱的芭蕉树也画在这一场景中。她用电笔上的银笔头,不慌不忙地将芭蕉树的每一缕叶脉都“焐”得层次分明。只见这株芭蕉老叶生风,嫩叶舒展,就像被夕阳瞬间镀亮,渲染上浪漫的金光。

江南园林,有芭蕉,有花窗,怎能没有太湖石?在芭蕉树迎风挺立的形象“焐”妥后,两块太湖石变化成如意的形状,填充了人物背后的空隙,令檀香扇上的图案形成微妙的层次感,让这读诗写诗的场景,既有人间味,又有世外桃源的仙气。

檀香木扇子制得成功不成功,等电笔的余温一消失,闻一闻味道就明白了。若是“焐”得恰到好处,檀香木的香气依旧有一股醇厚的奶韵。要是电笔的燎烫过了火,檀香的老木醇香中就有一股苦味。烫画技术过关不过关,还可将扇子放远了看,一米以外,“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的场景依旧栩栩如生,这把扇子才可当传家宝。

做工精致的高档檀香扇,是苏州当地姑娘不可或缺的嫁妆之一。当年,苏州有一句俗话叫:“坐轿子摇扇子,幸福快乐一辈子。”意思是迈过婚礼这个门槛,意见不合、斗嘴争执是免不了的,面红耳赤、心火上蹿之时,拿出娘家陪嫁的檀香扇摇一摇,阵阵治愈的醇香扑面而来,就像妈妈的叮嘱忽然袭来心头,火焰山那么高昂的气恼,也被这“芭蕉扇”扇灭了。

是的,夏日骄阳似火,也许下一秒,苏州姑娘就忘了那小小的争执,携上扇子,出门听评弹、赏荷花去了。扇子上那一丛丰茂的芭蕉也在启发她,人生哪能永远都是晴天,遇到骤来的风雨,还能有“留得芭蕉听雨声”的豁达风度,才是真本事呐。(华明玥)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