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文化 >> 正文
AI赋能文旅:从概念到现实,花开满城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8日 14:35:35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原标题:AI赋能文旅:从概念到现实,花开满城

伴随禅乐声响起,一座高24.75米的AI塔在江苏无锡拈花湾景区的暮色中点亮,塔身周边水雾瞬间幻化为立体画卷。1500架无人机以塔为轴,配合雾森水帘与全息投影,将禅意古塔笼罩在流动的光影中,引得游客驻足观赏。

今年春节,无锡拈花湾凭借一部融合了AI、元宇宙、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创意视频,在国内外多个网络平台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中,“拈花一指点塔”“蓝莲花开”等画面依托AI技术,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在虚拟世界中的完美结合,让人们看到了科技赋能文旅的巨大潜力和能量。而日前在拈花湾景区上演的这场别具特色的“AI+实景”演出,正是这部春节期间火爆网络的创意视频的实景演绎——通过全息投影、3D投影、无人机编队表演以及烟花秀等技术手段,拈花湾成功将虚拟与现实深度融合,为游客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景区传统地标建筑拈花塔在科技的加持下焕然一新,开启了“拈花一笑,为你花开满城”的春日篇章。

自3月21日起,AI塔进入常态化演出模式,成为拈花湾景区的一大亮点。“从‘看见’到‘入画’,这种虚实交融的沉浸式体验让人惊叹。”一位现场游客感慨,“视频中的绝美画面成了实景,这种体验太震撼了!”

拈花湾的成功并非偶然。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科技力量正成为推动其变革与创新的关键引擎。近年来,国家政策持续推动文旅与科技深度融合。从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到加快人工智能在文旅行业的应用,一系列政策为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培育消费场景,支持在文博场馆、景区等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拈花湾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景区的创新实践,正是对国家文旅产业政策导向的积极响应。

据拈花湾景区相关负责人透露,景区AI塔的建设运用了多项前沿技术,实现了艺术、光影、无人机与烟花的协同。为确保1500架无人机与塔体灯光、雾森、水帘等设备的精准配合,景区通过边缘计算、无人机编队控制等技术,将“拈花一指点塔”的禅意意象转化为可编程的触发指令链,实现了跨媒介叙事,打造出文化符号的数字化再生。

为了进一步探索文旅与科技融合的边界,拈花湾开创了“建筑即舞台”的演艺新模式,以“莲花”“拈花一指”等文化符号为核心,实现了科技与东方美学的兼容。“我们希望,这种创新在提升游客体验感的同时,也能为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新的思路。”该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拈花湾的探索并未止步于一时的惊艳。自2015年开园以来,拈花湾秉持“科技赋能人文”的核心理念,不断探索文旅融合的新场景。2020年,该景区采用高流明激光投影和全息数字影像技术打造了“拈花一笑”科技文旅融合新场景,成为景区的重要网红IP。2024年,拈花湾推出了“拈花湾I号智能游船”,游船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实时姿态状态”的融合感知方案,船内配备数字化大屏,提供智能语音导览服务。游客在乘船游览的同时,可以听故事、阅读娱乐、品茶交友,享受科技与文化结合的“水上新空间”。

拈花湾的实践为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文旅企业开始探索科技赋能的新路径。从虚拟现实到增强现实,从人工智能到大数据,前沿技术正逐渐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科技赋能文旅不仅是提升游客体验的手段,更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业内专家看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品牌,离不开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文旅产业将迎来更多的创新机遇。从文化基因解码到智能内容生产,再到场景体验,科技赋能文旅的潜力无限。(于帆)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