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约400年前,走遍大半个中国的徐霞客在云南忽然放慢脚步,在山水间解锁悠然模式,并留下了25万字的《滇游日记》,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写下最早的注脚……走他走的路、吹他吹过的风,作为新霞客旅居云南的你,是否也会惊叹于云南的独特魅力,是否也会遗憾于徐霞客不曾看到的云岭新景。而今日之云南又与往日之滇景,有哪些不同?不妨通过一段古今对话,共同探寻云南穿越时空的魅力、亘古绵长的文化和焕发新生的活力。
即日起,云南发布、云南网联合推出“新霞客·旅居记”系列报道,通过“新霞客”视角,用霞言霞语全新解锁花艳、茶香、节欢、食美等N种心动的理由,带领广大网友感受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活。
当春风吻醒苍山雪线的第一抹新绿,滇池的春便化作打翻的珐琅彩墨。市集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刺破晨雾,澜沧江的清波里迸溅出万千银珠,佤寨里泥浆裹着阳光飞溅……徐霞客的芒鞋叩响400年前的青石板,三月的梯田正托起碧玉新秧,糯香红米在竹筒里蒸腾出云霞;茶马古道新焙的春芽,将褪色的游记浸出翡翠色泽。走,同新霞客一道,去采撷大理三月街的市声,去啜饮傣家竹楼的月光,让高原的春日盛宴,在齿颊与衣袂间永驻芬芳。
在滇南哀牢山深处,元阳哈尼梯田宛如大地的年轮,镌刻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千年密码。每年春分前后,哈尼族人民便会举行一场隆重的“开秧门”仪式,标志着春耕生产正式开始。
随着《哈尼古歌》声起,哈尼族男女老少身着黑白为主、点染鲜艳春色的传统服饰在梯田田埂上哼唱着明快的旋律、跳起轻盈的舞步,以哈尼梯田为舞台,以高天流云为背景,一边栽秧一边唱歌,生动再现犁田、耙田、挑秧、栽秧等农耕实景。
夕阳西下,蘑菇房上炊烟悠悠升起,哈尼美食长街宴已从村头摆到村尾。捧一碗色泽鲜艳的红米饭,尝一口稻花鱼……天为幕、街当馆,看夕阳染红蘑菇房,听处处欢歌笑语。
苍山洱海间,春风拂过千年古城,唤醒了沉睡的街市。大理三月街,如期而至,一场盛大的民族狂欢,在风花雪月中徐徐展开。
住在古城附近,一大早便可担当赶街的先锋,放眼望去,一派繁盛招展。洱海蓝映衬着翡翠绿,扎染布浪间时而闪现出独具西北风情的色彩与图案,混合着八角茴香独特的辛辣香气延缓了来客的脚步。白族阿孃的雕梅蜜饯闪烁着诱人的光泽,糖霜入眼,糖蜜入口,恰巧缓解了在诸多鲜香酸甜中浸泡许久的身心。
抱着“扫街”战利品,循着白族调,听山歌远扬至苍山,看骏马裹挟着春风掠过观众……傍晚,老宅院改造的书店亮起了温暖的黄光,民谣吉他低吟浅唱着似曾相识的故事,喝一杯香醇微苦的咖啡,敬花月夜的相逢,敬春朝的流连或远行。
翻开世界地图,沿北纬21度向东西两端延伸,干旱、荒芜是这个纬度上的遗憾,在中国西南角则一片葱茏,如绿宝石般闪耀。这里是云南西双版纳,一个海内外游客钟爱的诗意栖居地。四月,澜沧江的晨雾还未散尽,西双版纳的泼水节已悄然拉开序幕。
日上三竿,大街小巷,人头攒动,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人们手持水盆、水枪,互相泼洒着祝福。晶莹的水花在空中飞舞,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入夜,澜沧江畔的告庄星光夜市流光溢彩,小吃摊、水果摊、烧烤摊……逛不完,吃不够。还可以体验一下民族风“变装”旅拍,民族与摩登、浪漫与惊喜,汇集于此,令人沉醉不知归路。
与三五姐妹结伴,和数载老友同行,在绿意盎然的热带雨林中享受春日火热风情,体验全年22摄氏度的天然康养氧吧,呼吸着温泉中升腾而起的草木幽香,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在云南的西南角,藏着一片被时光遗忘的土地——沧源。连绵的群山、古老的村寨和淳朴的佤族人民,共同守护着这片最后的秘境。每年,当春风拂过阿佤山,这里都会开启一场泥浴的盛宴。泥土的芬芳与生命的律动交织,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在这里恣意狂欢。
当佤族汉子擂响木鼓,一声“摸你黑”呐喊划破长空。人们追逐着、嬉闹着,将手中的泥浆涂抹在彼此的脸上、身上。由天然植物调配的“娘布洛”涂料,填满了对生活美好祝愿。沸腾的人群、飞舞的泥浆,狂欢热浪一浪高过一浪。
待狂欢结束,翁丁古寨原始简朴的杆栏式茅草房前,长桌上,传统的“佤王宴”色香味美,烤乳猪香脆鲜嫩、鸡肉烂饭鲜香浓郁,佤族风情在其中流淌。傍晚,漫步在凤庆鲁史古镇的青石板上,看红色灯笼被夕光点亮,马蹄余响与茶马古道的遗韵渐渐远去。鼓声渐起,石板尽头宽阔的空地上,热情的打跳活动正在预热,等待着百人同跳,震落千星。
节庆小tips:节庆人多,尽情撒欢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哦!
统筹:浦美玲 王晓洁
策划:曹璐 沐旭 翟芯冉 包涛 杨昊
撰文:翟芯冉 朱怡瑾
视觉设计:潘思颖 姚振 黄依萌
编辑:刘馨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