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列表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要闻列表 >> 正文
当青年遇见不朽:黄屹总监×韦子健与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贝多芬之夜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4日 17:25:00  来源: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当青年遇见不朽:黄屹总监×韦子健与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贝多芬之夜

  伟大的艺术总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被解构与重塑,而真正的传承,则是在每一次演绎中完成对不朽的诠释——在解构中敬畏、于重构中创造的传承,或许才是艺术超越时空的真正密码。

  2025年适逢贝多芬诞辰255周年。2月21日晚,黄屹总监执棒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于云南省大剧院音乐厅以“新年首场乐季音乐会”的隆重姿态来回应这位伟大音乐巨匠的精神遗产。从《莱奥诺拉》第三序曲、《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到《C小调第五交响曲》构建起一条清晰的精神轨迹——英雄、抗争、超越。在这个贝多芬之夜,一颗新星尤为引人瞩目——2024年克利夫兰国际钢琴比赛冠军、青年钢琴家韦子健将以他的“贝三”首演与昆明聂耳交响乐团首度合作,用他的方式探寻贝多芬的精神内核。

  这是一场值得铭记的音乐会,或许也正在书写新的历史——当青年音乐家在贝多芬的音符间探寻新的可能,经典就在不息的轮回中获得新生。

  贝多芬的《莱奥诺拉》第三序曲是他创作歌剧《费德里奥》的尝试之一,尽管最终的定稿选择了另一版序曲,但第三序曲始终被认为是最能体现贝多芬“英雄精神”的交响篇章之一。《莱奥诺拉》不仅浓缩了歌剧的核心戏剧冲突,更是一场交响的革命——主题的反复铺陈、戏剧性的光影变化,以及那象征胜利的辉煌号角,早已成为贝多芬式英雄主义的典范。从低沉的引子,到光明的胜利号角,再到激荡人心的终曲,这部作品浓缩了整部歌剧的核心冲突,也映照着贝多芬自身的精神挣扎。

  黄屹总监的指挥风格向来以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音响塑造精致而见长。他对这部序曲的诠释充满戏剧张力,却又不失结构感,确保了乐团音响层次的清晰展开——开篇深沉的引子仿佛一声叩问,而随后的渐进推进则带着强烈的信念感,正如命运在积蓄力量。在这部作品中,乐团展现出高度的整体性,每一个乐句都在黄屹总监的指引中形成完整的呼吸与逻辑,最终在辉煌的C大调终结式中迎来胜利,像是一种精神的宣言:英雄主义并非一种外在的宏大姿态,而是一种内在的坚定信仰。

  如果说《莱奥诺拉》第三序曲是英雄主义的铺垫,那么《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便是贝多芬对“命运”命题的个人化表达。这部作品既继承了莫扎特协奏曲的优雅精妙,又在独奏钢琴与乐队的关系上,赋予了更强的冲突性和独立性。第一乐章那组著名的C小调和弦,既是挑战,又是呐喊,展开了一场深刻的心理对话。

  韦子健的演奏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成熟度。他的触键极富雕塑感,每一个句法都经过深思熟虑,既能在激烈的段落中展现坚定不移的魄力,又能在抒情段落中流露出诗意的审思。他在华彩段落的处理尤为引人注目——并没有过分炫技,而是让技巧服务于音乐逻辑,那种对贝多芬式顿挫的精准掌握,使得音乐流动之间充满了内在张力。弦乐组给予了恰到好处的支撑,确保了钢琴独奏的声音既能自由伸展,又能在合奏中找到共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二乐章中,贝多芬创造了一种极致宁静的世界——它仿佛是一种暂时的和解,但内在却充满复杂的情感涌动。韦子健在这里展现了他极强的音乐感知力,他的触键既深沉又富有光泽,使得这段旋律如歌般流淌。此刻,时间仿佛被拉长,观众被带入了贝多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而当音乐逐渐消散,回归静谧,那种不言而喻的深度,令人屏息。进入第三乐章,韦子健的演奏展现了令人兴奋的活力。他的演奏带着一种年轻的锐气,同时又不失严谨的掌控力。这一乐章原本是戏谑的、充满舞蹈感的,但在他手中,它不仅是欢快的终章,更是一种从挣扎走向解放的宣言。这种充满能量的处理方式,与黄屹总监对乐团的整体掌控相辅相成,让整部协奏曲的精神弧线得到了完整地呈现——从命运的呐喊,到沉思的回望,最终走向不屈的舞动。这不仅仅是对贝多芬音乐内涵的诠释,更是对“青年如何理解不朽”这一命题的回答。

  在春城观众近乎狂热的欢呼与掌声中,韦子健返场加演了《蝙蝠》序曲(小约翰·施特劳斯 作曲、Alfred Grunfeld 改编)与《平湖秋月》(陈培勋 作曲)。前者以轻快的华尔兹风格展现了他灵动而富有幽默感的演奏,而后者则以细腻的音色捕捉了东方诗意的静谧之美。这两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掌控能力,更在这个古典之夜,带来一抹雅致的东方色彩。

  这场精神旅程,最终在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中直达巅峰。这部作品被赋予“命运”的象征意义,自首度问世以来,便成为贝多芬音乐哲学的代名词——那著名的四个音符(“命运敲门”动机)贯穿全曲,既是挑战,又是回应。而黄屹总监执棒下的昆交也在这一夜,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整部作品的推进极具张力,尤其是在第一乐章的展开部,弦乐组与铜管组之间的对话,充满了紧张的力量感。黄屹总监的指挥强调了“必然性”的逻辑,确保了动机的发展带有坚定的方向感。第二乐章则提供了一种对比——在缓慢的主题展开中,弦乐的歌唱性得到了充分展现,而木管组的细腻衔接则让旋律的层次感更加丰富。当第四乐章终于迎来C大调的胜利瞬间,乐团的音响达到极致爆发,在这一晚奏响了一曲属于当下的凯歌。贝多芬的精神火种凝驻于此刻——这恰是经典作品最动人的存在方式:在代际传承中不断被激活,在青年音乐家的血脉里获得新的生命形态。韦子健指尖下的贝多芬,既有破茧而出的锐气,又蕴含着超越年龄的思辨深度;黄屹总监执棒下的昆交,则在严谨结构中迸发出热切的时代共鸣,今晚的音乐家共同印证:贝多芬的音乐在每个时代都能找到与之共振的精神频率。

  在整场演出结束后,黄屹总监向全体观众隆重介绍来自香港青年乐团的三位音乐家全程参与了这场音乐盛宴。随着“香港青年乐团驻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实践基地”的正式授牌,两地音乐交流迈入新纪元。云南省港澳办郝昆巡视员在授牌仪式中高度肯定了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多年来在扶持青年音乐家、推动艺术创新方面的卓越贡献。他指出,此次合作既是深化内地与香港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举措,更是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创新实践。郝昆特别强调,希望两地乐团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实现“三个更进一步”:拓展艺术合作维度,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创作精品,推动港澳青年在艺术成长中厚植家国情怀。


2025年2月21日,“香港青年乐团驻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实践基地”正式授牌。

  此刻回望整场音乐会,从韦子健充满思辨的“贝三”首演,到香港青年音乐家的倾力加盟,昆明聂耳交响乐团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搭建起青年成长的阶梯。这场音乐盛宴不仅是艺术的对话,更成为文化传承与青年使命的交响。当香港青年乐团的音符种子播撒在云岭大地,当昆交的舞台成为新一代音乐家破茧的见证,中国交响乐事业的生态图景正被赋予新的维度——经典在传承中焕新,青年在碰撞中蜕变,而不朽的艺术精神,终将在代际接力中不断攀升。这场跨越255年的致敬,既是对贝多芬音乐精神的当代诠释,更是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以文化自觉书写的时代答卷。

  春城的夜风中,聂耳精神与香江韵律共振和鸣,正谱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诗篇。

责任编辑:孙寅翔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