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文化 >> 正文
福建屏南:木拱廊桥越千年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2日 03:30:00  来源: 光明日报

原标题:福建屏南:木拱廊桥越千年

儿童在福建屏南万安桥上欢快奔跑 卓育兴 摄

福建屏南千乘桥 张尊镇 摄

福建屏南龙津桥 张雄 摄

福建屏南万安桥 卓育兴 摄

清晨,走进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棠口村,一缕阳光洒在千乘桥上,仿佛为这座桥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桥下,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桥身横跨其间,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千乘桥始建于南宋理宗年间,桥呈南北走向,全长62.7米,宽4.9米,是屏南著名的木拱廊桥。

屏南县有着“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的美誉。据统计,屏南县境内现存的古代木拱廊桥多达13座,其中3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的每一座木拱桥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它们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让现代人得以窥见古代匠人的卓越技艺。

木拱桥,作为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的瑰宝,采用原木材料,通过“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构筑成稳固的拱架,无需一根铁钉,却能历经风雨而不倒。

一座座桥梁的辉煌背后,有着一位位技艺精湛的匠人,来自屏南县长桥镇的黄闽辉便是其中之一。黄闽辉出生于木拱桥营造世家,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他不仅全面继承了家族的传统技艺,更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将这门古老的艺术发扬光大,成为新一代的木拱桥营造技艺传承人。

回忆起自己的技艺之路,黄闽辉对记者感慨道:“每一次修缮或新建木拱桥,都是一次对技艺的考验和提升。我们必须对每一根木头、每一个榫卯都进行精心挑选和精准把握,稍有差池,便会影响整座桥梁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一代代屏南非遗传承人的匠心独运,让木拱桥技艺焕发新生,而屏南也全力守护着这份文化遗产的璀璨光芒。据了解,屏南县不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通过选派专家参加国际拱桥大会、组织传承人参与各类活动、出版专著和绘本等方式,不断提升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截至目前,屏南县已成功举办了近30场木拱桥进校园、进村(居)、进景区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技艺。此外,屏南还注重传承人的培养,目前拥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市级传承人3人、县级传承人5人,形成了3支造桥团队,共有造桥工匠50多人,为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屏南县还大力支持传承人通过修复、维修、重建、新建木拱廊桥,拓展营造空间,基本保持每年一座以上木拱桥的实践频率,使得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在实践中得以传承延续。同时,屏南县还与福州大学等高校合作,编制技艺指南、形成可视化数据库等,为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结合全域旅游打造和金牌旅游线路策划,屏南县还谋划了县级木拱廊桥文化主题游,利用现有旅游业态打造廊桥品牌,为廊桥的宣传和利用增添了新的活力和思路。

黄昏时分,又回到千乘桥边。桥下,溪水奔腾不息,流过悠长的岁月;桥上,行人络绎不绝,踏着历史的痕迹。此刻,木拱桥不仅是一座连接两岸的通道,更是一幅生动的画卷,记录着传承与创新的和谐共生,让这份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里继续绽放光彩。(冯家照 高建进)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