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要闻滚图 >> 正文
首页 | 邮箱    
它们,个个都有“超能力”……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7日 15:40:00  来源:云南网

云南,被誉为

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世界花园

除了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外

这里还生活着许多极小种群物种

有亚洲象、滇金丝猴、绿孔雀

……

2005年

云南率先提出“极小种群”保护倡议

以个体数量以“个、十、百、千”计

种群规模低于最小可存活种群

而濒临灭绝的物种为抓手

启动拯救保护行动

以“极致”的用心,呵护“极小”的灵性

云南全力守护好祖国生物多样性宝库

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从个、十,到百、千、万

近年来

云南极小种群物种的“家庭成员”

正逐步扩大

快来看看它们都有什么“超能力”

 

亚洲象

亚洲象

是亚洲现存最大的陆生野生动物

在中国主要栖息于云南省的

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三个州市

作为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

它们为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

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2021年

一群野生亚洲象翻越青山、横渡绿水

行进上千公里,跨越了大半个云南

引发全球关注

这段人象平安的“逛吃之旅”

让世界看到了云南生态之美和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是亚洲象的主要栖息地

也是云南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地

当前

云南已建立起常态化监测体系

以亚洲象为例

已实现种群的动态实时定位监测和预警

目前

全省亚洲象已增长到300余头

 

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

是世界上最像人类面孔的动物

牙齿与人类相同

肥厚的“烈焰红唇”令人难忘

它们又是地球上海拔分布最高

体型最大的灵长类动物之一

终年生活在高山针叶林带里

被誉为“雪山精灵”

仅分布于川滇藏三省区交界的高山上

图源:新华社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

我国滇金丝猴种群及总体数量一直在增长

目前已增长到3300余只

在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

分布有14个滇金丝猴种群

个体数量占全国滇金丝猴数量的65%

 

西黑冠长臂猿

西黑冠长臂猿

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亚洲独有的四大类人猿之一

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

极度濒危物种

它们有“树冠精灵”

“森林中的歌唱家”的美誉

发出的啼叫声悠扬婉转

被形容为“天籁之音”

西黑冠长臂猿 段建伟 摄,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管护局供图

 

西黑冠长臂猿是健康生态系统的象征

成年西黑冠长臂猿

平均每隔四年才繁育一胎

种群数量增长较为缓慢

在全球,仅存约1500只

而我国有1400余只

主要分布在云南无量山、哀牢山一带

其中又以无量山居多

在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景东县境内的就有600多只

 

绿孔雀

绿孔雀

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国内野外数量不足600只

全国近一半的绿孔雀都栖息在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境内

因此楚雄也被称为“中国绿孔雀之乡”

绿孔雀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原生孔雀

满身金翠,华美异常

尾屏展开有1米多长,多数羽毛末端呈现

紫蓝色、蓝绿色及黄铜色

构成的大型眼状斑纹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

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国内仅分布于云南境内

主要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西的

高黎贡山南段保山市隆阳区、腾冲市

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 尹以祜 摄

 

 2022—2023年调查监测数据显示

德宏州盈江县现有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种群29个

约100只

占全国总数的60%以上

盈江县已成为国内最大的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种群分布地

 

大树杜鹃

高黎贡山万物共生

而大树杜鹃是“镇山之宝”

全球960余种杜鹃花属植物中

它被奉为“世界杜鹃之王”

大树杜鹃花如其名

堪称杜鹃花家族中的“巨人”

树大、花大、叶大

树高可达30米,叶片最长接近70厘米

花球直径最大的能与排球相当

大树杜鹃 黄湘元 摄

 

在我国分布于

云南腾冲、福贡、贡山、泸水等县市

生长在高黎贡山海拔2100米到3200米的

常绿阔叶林中

从极度濒危到重焕生机

大树杜鹃在人类保护和繁育下实现“逆袭”

因保护成效明显

大树杜鹃已被移出

《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

 

华盖木

起源于1.4亿年前

第四纪冰川时代的华盖木

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数量最少

且最古老的木兰科珍稀濒危植物

中国特有树种

在野外仅分布于

云南西畴、马关、屏边、河口等少数地区

华盖木 图源:新华社

 

从野外仅发现52株

到目前人工繁育、回归自然定植

超过1.5万株

华盖木的保护创造了

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的典型案例

 

漾濞槭

漾濞槭

曾经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物种之一

仅生长在大理白族自治州

漾濞彝族自治县境内

刚被发现时

漾濞槭被认为全球仅存5株

是我国极度濒危植物

自然环境中

漾濞槭种子萌发率非常低

科研人员通过不断共建研究

掌握了“唤醒”种子的关键技术

培育出1600余株漾濞槭幼苗

图源:昆明植物园官网

 

经过10多年的保护和繁育

如今该物种已扩大到6万多株

从濒临灭绝到脱离险境

漾濞槭成为“极小种群物种”逆袭的典型

 

巧家五针松

巧家五针松,学名五针白皮松

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现的

仅分布于我国云南昭通巧家县的珍稀树种

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极危物种

目前发现存活的野生植株仅35株

分布于巧家县杨家湾村中寨乡付山村

不足1平方公里的狭窄区域内

巧家五针松树苗  闫科任 摄 

 

经过30多年对巧家五针松的

科学研究和抢救性保护

巧家五针松种群规模稳步增加

目前已累计实现人工繁育8000余株

保存幼苗幼树4000余株

近期的雨季黄金期

人工繁育的1000株巧家五针松

三代幼苗首次移植野外

 

一直以来,云南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云南已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

保护成果的重要展示窗口之一

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云南方案”

 

  来源:新华社、中国日报、人民网云南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云南网、云南发布、春城晚报-开屏新闻、“巧家融媒”微信公众号等

  编辑:段杉杉 陶媛

  海报设计:王娜

责任编辑:郭建丽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