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文产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文创文产 >> 正文
文山广南“绣娘”张凤仙:匠心传承绣出“壮美”画卷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2日 09:24:19  来源: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原标题:开屏人物|文山广南“绣娘”张凤仙:匠心传承绣出“壮美”画卷

  走进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者太乡凤仙刺绣传承布艺加工坊,各类刺绣作品琳琅满目,编织腰带、刺绣头饰、衣服等都十分精美,创意感十足。据悉,这些作品都出自一位叫张凤仙的绣娘之手,她7岁时就拿起绣花针,12岁就独立完成一幅绣品,48年间,张凤仙绣了上千幅作品。

  加工坊里,张凤仙正在绣新设计的云纹。理线、穿针、落针……各色丝线在张凤仙手中翻转腾挪,不一会,一幅栩栩如生的云纹就出现在她的手中。

  7岁学艺,绽放指尖芳华

  壮族刺绣技艺传承了上百年,其独具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追求立体感观、强调对照层次,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2009年,壮族刺绣技艺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张凤仙成了云南省“壮族刺绣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记忆中,长辈们闲暇时间总是三三两两坐在一起做针线活,大到衣服、小到头饰,每样绣品都是那么好看,总感觉鱼儿和小鸟能在衣服上活过来。当时就想着,我也要把看到的、想到的全部绣到衣服上。”张凤仙回忆道。

  7岁时,张凤仙就拿起了绣针,因为手指太细,戴不上顶针,每次手指都被针扎得鲜血直流。然而,张凤仙并未就此放弃,右手扎疼了就换左手。很快,她便掌握了“扣绣”“平绣”“纸贴绣”“压金边”等各种针法技巧。十七八岁时,张凤仙就成为了当地有名“绣娘”,她的绣品柔美丰富、色彩交融,别具风格。

  匠心坚守,带动群众增收

  几百年来,壮族刺绣一代代传承下来。然而,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一传统技艺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刺绣是一个繁琐的过程,从布料针线到成品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因为喜欢刺绣,坚持了四十多年。”张凤仙说,以前她是为自己绣,现在则是用来谋生。她认为,只要用心用情绣,壮绣一定能很好地传承发展下去。

  2016年,张凤仙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成立凤仙刺绣传承布艺加工坊,主动穿梭于各壮寨之间,开办20余次壮族刺绣兴趣班、培训班,有效带动寨子里的100余名妇女学习刺绣。

  王桂仙便是跟着张凤仙学习壮绣的“徒弟”之一,“因为要照顾年迈的母亲和两个小孙子,我就在家一边种点庄稼,一边做点刺绣,从张凤仙那里拿来原材料,做出成品后她再回收,一年也有1万多块钱的收入,都够一家人平时的开支了呢。”王桂仙笑着说。

  凤仙刺绣传承布艺加工坊已通过集中培训、出售原材料、高价收购绣品的方式,带动20余名农村妇女实现居家就业。2023年,张凤仙被评为广南县“桃源乡土人才”。

  传承发展,绣出“壮美”画卷

  作为省级“壮族刺绣技艺”传承人,张凤仙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壮乡刺绣的传承与推广上。每个月她都会以接地气的讲授方法和丰富的实践活动给爱好刺绣的青少年上一堂非遗文化进校园培训课,并利用青少年儿童之家,开班帮助一些留守儿童学习刺绣,目前已教授青少年600余人。

  此外,张凤仙还带着壮族刺绣走向世界大舞台。她先后到北京、上海等地通过展销、参加刺绣比赛等方式,展示壮绣精品,宣传壮族刺绣文化内涵。凭借高超的刺绣技艺和精美的绣品,张凤仙先后获得诸多荣誉。

  与此同时,张凤仙还不断探索与创新,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刺绣技艺。如今她的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特色,又加入了现代气息,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壮族刺绣。张凤仙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壮族刺绣这门技艺一定会世代传承和延续下去,并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罗宗伟 通讯员 罗云耀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董明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