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旅游高质量发展丨元江县:立足优势,打造避寒康养旅居目的地
元江县有着独特的“热区”资源,显著的“通道”优势,靓丽的“绿色”风采,丰富的“多元”宝藏,是避寒康养旅居的理想之地。近年来,元江县围绕“主体、项目、产品、营销、环境、人文”6 个重点谋划推动,不断擦亮“元江花果城·避寒养生地·中国萨王纳”形象品牌,立足优势,全力打造避寒康养旅居目的地。
聚焦“主体”,繁荣市场添活力。立足现有资源与人气,培育一批有特色亮点、有拉动作用的投资开发及运营管理企业。目前,全县文旅康体消费行业共有经营主体2568户、占全县经营主体的9.92%,其中,企业87户、四上企业19户,拥有A级以上旅游景区3家,旅行社及服务网点5家,宾馆酒店163家等。2022年5月,组建县属国有企业“元江县热元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文旅项目投资开发建设、产品策划包装推广等,发挥县属国有企业在文旅康体中的引领作用。
聚焦“项目”,融合发展增业态。围绕建设“滨江园林旅游城市”目标,扮靓城市环境、丰富文旅消费业态、推动产业破局升级。2021年以来,元江县累计入库文旅康体项目17个,总投资25.7亿元,目前已有梦幻大世界、七彩傣燕、城市营地等12个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其余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建设中。同时,持续培优壮大、提档升级红河谷热海、冬日恋曲等原有项目,实现文旅、康养、冬季户外运动等联动、抱团、组合,聚沙成塔,聚小成大,融合发展。
聚焦“产品”,策划包装聚人气。打造文旅消费新业态。以县城为核心载体,做优环城特色村寨、林业生态康旅、红色民俗文化等文旅精品线路;依托星光夜市、三街十二巷、梦幻花园等,以夜美食、夜演艺、夜购物、夜景观、夜康养的“五夜元江”带火“夜经济”。创新康养旅居新模式。瞄准“候鸟”群体,以冬日恋曲、果香四季、傣乡巾帼等项目为支撑,发展老年体育、保健疗养、旅居养老、休闲度假等康养旅居业态。同时,出台关于鼓励县外人员到元江购房的政策措施,吸引八方宾客到元江置业发展。开发生态养生新产品。依托气候、温泉等自然优势和绿色丰富的食药优势,积极推动“温泉+养生+旅游”“体育+健康+旅游”“农业+康养+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辐射带动芦荟、茉莉花等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为酸角汁、芦荟丁、茶醋等地方特色产品赋能。谋划冬季户外新高地。持续举办中国“萨王纳”元江冬季户外运动嘉年华、山地自行车赛、滑翔伞赛等节庆赛事活动,着力打造“冬季户外运动之城”、高原低海拔训练基地。
聚焦“营销”,找准定位树品牌。依托“通道”优势,通过“青龙驿”等项目,规范引导住宿、餐饮行业,致力让游客进来吃顿饭、住一晚、玩两天,留下消费。同时,注重媒体宣传包装,邀请各方媒体共同发力,以高质量的音视频作品宣传推介元江。着力办好金芒果文化旅游节、中老铁路线上的火把节,不断提升元江文旅知名度、美誉度;持续举办中国“萨王纳”科学论坛、冬季户外运动嘉年华等,大力宣传包装元江的“暖冬”经济。
聚焦“环境”,软硬兼施立形象。完善基础设施增强“硬”实力。通泰、润城、增绿、布景、更新、融文、植业七措并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江园林旅游城市,进一步完善旅游标识标牌、旅游厕所、游客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加强市场管理做优“软”环境。加强文旅市场综合监管,做好导游、讲解员、酒店管理、餐饮服务等从业人员培训,打造一支热情大方、富有情怀、敬业奉献的文旅队伍,提升文旅消费质量和档次。
聚焦“人文”,文化赋能增底蕴。充分挖掘人文历史、红色革命、少数民族等多元文化促进“古为今用”,将吃、住、行、游、购、娱,人文底蕴也运用到项目建设中。注重发挥哈尼族、彝族、傣族等民族民俗魅力,促进文艺创作更加多元,推出融入元江民族特色文学、音乐、摄影、短视频等优秀创作作品和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全面提升文旅吸引力。
下一步,元江县将立足实际,坚持规划、规则、规范引领,做到放有尺度、管有精度、服务有温度并举,落实讲好元江故事、融合资源整合市场、深化改革开放三项任务,制定并落实发展“暖冬”经济、鼓励到元江购房等政策文件,继续“软硬兼施”提升全域环境,组织举办“萨王纳”科学论坛等系列活动。构筑共愿景、共荣辱、共情怀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元江文旅高质量发展。(王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