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剪纸艺术解述中国富宁壮族坡芽符号密码》荣获装帧设计图书金奖
今年4月,《剪纸艺术解述中国富宁壮族坡芽符号密码》由云南出版集团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16开精装本8册一套,共计500余米长卷。该书的创作于2017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创作资助项目”及文山学院的资助支持,于2021年获“云南省百项少数民族文化精品资金资助项目”及“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资助出版,并于今年12月荣获中国编辑学会美术读物编辑专业委员会“2023年金牛杯装帧设计图书金奖”。
该书以剪纸为载体,解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坡芽情歌”的81首歌书符号密码,呈现中国云南富宁壮族的传统生活场景,镌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部深入综合探讨剪纸艺术与壮族坡芽文化的著作。
《剪纸艺术解述中国富宁壮族坡芽符号密码》 林远高著
以歌养心,以纸传情
聚居在云南省富宁县剥隘镇坡芽村的壮族人民世代传唱壮族山歌,唱喜怒哀乐,唱农事礼俗,可谓歌伴人生,以歌“养心”。2011年,“坡芽情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坡芽当地有块土布,布上的81个壮族自源性文字代表了81首歌。坡芽情歌流淌着壮族山歌的文化基因,凝结着广大群众的情感认同,记录着生产生活的时代风貌,其魅力不仅体现在音乐和语言文字上,还有在其他载体上大放异彩的可能。
画在土布上的81个坡芽歌书符号
《剪纸艺术解述中国富宁壮族坡芽符号密码》作者林远高别出心裁地将壮族特色的剪纸语言符号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具象呈现“坡芽情歌”。原本的81个坡芽歌书符号主要由当地壮族群众口传心授进行歌唱表演,但单个符号并不能全方位展现壮族传统的生产生活场景,因此作者创新性地采用壮族民间传统的剪纸艺术手法,围绕“坡芽情歌”记载的爱情故事并结合壮族的民风民俗,表现歌书中记载的壮族“依歌择偶”的生动场景,以纸“传情”,从而达到以剪纸艺术解述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符号密码之目的。这一做法,不仅体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也体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一次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
林远高与97岁的奶奶交流壮族剪纸技法
百米长卷,震撼人心
该书剪纸作品的设计以壮族喜爱的黑色为主要色调,用红色作为点缀,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幅长达520余米,宽为0.38米的巨型故事性剪纸作品,形象地展现了坡芽情歌的独特魅力。书中注有意译文字、新壮文、英文等,详细介绍了81个坡芽歌书符号的故事内涵和象征意义。剪纸中的山川河流、花虫鸟兽和村居人物惟妙惟肖,呈现壮族传统的生活场景,蕴含丰富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坡芽歌书文化的魅力。该书既是对中国富宁壮族坡芽符号密码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也是对传承发扬中国剪纸艺术和壮族文化的有益贡献。
500余米剪纸长卷局部
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壮族剪纸文化和坡芽歌书文化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之一。林远高自2007年毕业于文山师专美术专业后,便投身于剪纸艺术的创作和研究,深入挖掘壮族文化和民间艺术,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为剪纸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其剪纸作品具有憨厚、生动、传神的特点,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此外,林远高还致力于传承推广壮族剪纸文化,多次举办壮族剪纸艺术讲座和培训班,传授剪纸技艺,勇于担负文化传承的使命,为培养新一代壮族剪纸艺术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
林远高在创作中
林远高创作500余米“剪纸艺术解述中国富宁壮族坡芽符号密码”的创新精神和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展现了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非遗的决心。该书的出版面世,是对“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积极响应,是传承中华文化的生动实践,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表现。
该书作者简介:林远高,男,壮族,1983年11月生,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八宝镇人,文山学院“民族文化传承与创研中心”教师。自幼酷爱剪纸艺术,刻苦钻研,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剪纸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先后获得全国、省、州级奖项。此外,能用壮语熟练演唱壮族山歌曲调十余种,曾在广西艺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国家大剧院等地演唱壮族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