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精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文艺精品 >> 正文
年逾百岁的艺术大家戴泽,曾奔赴朝鲜创作《钢铁运输线》等佳作他以画笔传递和平正义之声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6日 05:50:08  来源: 北京日报

原标题:年逾百岁的艺术大家戴泽,曾奔赴朝鲜创作《钢铁运输线》等佳作他以画笔传递和平正义之声

本报记者 王广燕

今年已101岁高龄的著名画家戴泽先生是新中国第二代油画家的代表人物,在八十余年的艺术生涯里,他创作了一大批根植于中国社会现实土壤的力作,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抗美援朝时期,戴泽曾创作《和平签名》《钢铁运输线》等佳作,亲赴朝鲜创作了大量写生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沁润着一位艺术家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

戴泽先生资料图。

戴泽1954年创作的油画《钢铁运输线》。

戴泽1950年创作的油画《和平签名》。

作品简介

油画《钢铁运输线》(又名《志愿军生死运输线》)创作于1954年,现收藏于朝鲜万寿台创作社美术馆,描绘了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烽火中守护交通运输线的场景。

戴泽是著名画家、新中国美术教育奠基人,曾参与筹建中央美术学院,培养过以靳尚谊为代表的一大批美术家。

《和平签名》

在苏联被印制成明信片广为发行

1950年5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下达关于开展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的指示。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委员会(即后来的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告,号召全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响应世界和平大会的正义号召,组织开展广泛的和平签名运动,粉碎帝国主义的一切侵略战争阴谋。

时年28岁的戴泽当时多次参加北京郊区农民土地改革大会,深入村民生活进行写生。和平签名运动的开展,让他亲眼见证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意志,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油画《和平签名》。画面中,蓝天白云下的城楼红旗飘扬,“爱好和平的同志请到这里签名”的标语格外醒目。老农、青年农民、妇女、儿童等纷纷聚集在一起,在纸张上郑重签上自己的名字。

“这幅画作的人物形象质朴真实、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美术史专家、北京大学博士后丛涛说,《和平签名》画面的中心是一位单手抱着幼儿的妇女正在签名,这一安排独具匠心。“女性在旧社会是很少参与社会活动的,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真正当家做主,妇女也得到解放,于是这位妇女也能够通过参与签名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和平签名》在人物形象和处理手法上展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受到徐悲鸿的赞肯,1950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展览会”,前往苏联、民主德国、波兰进行了为期1年半的巡展。戴泽本人也作为工作人员随行,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走出国门的艺术家。《和平签名》还被选用为民主德国小学课本的封底,并在苏联被印制成明信片广为发行,在世界范围内有力传递了和平正义的声音。

亲赴朝鲜

与前线志愿军战士同吃同住

火光冲天的夜晚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在被炸成废墟的土地上,志愿军战士正在争分夺秒抢修桥梁、运送物资。行驶在最前面的一辆战地汽车,连车身都倾斜起来,凸显出风驰电掣的速度。戴泽创作于1954年的油画《钢铁运输线》,表现了志愿军铁道兵和汽车兵用血肉之躯和顽强意志,铸就“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的英雄事迹。

1954年初,戴泽应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之邀,同宗其香、哈琼文等人去朝鲜为志愿军创作绘画。7月受抗美援朝总会委派,戴泽再赴朝鲜。“那时朝鲜已停战,但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立即回国,而是为朝鲜战后的恢复和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戴老之孙戴孟说,“戴先生跟我们讲,当他踏上朝鲜的土地时,看到战后的朝鲜被炸得满目疮痍,不少道路被炸毁,很多人都是住在帐篷等临时的居所里。”

今年92岁的央美老教授盛杨,当年作为志愿军战士的一员与戴泽在朝鲜前线初次相见。“当时我们都在为筹建的志愿军纪念馆而创作,时间紧、任务重。在战争刚刚结束的环境下,生活条件很艰苦,自来水一会儿通,一会儿不通。有时我们要把汽油桶里的储水倒出来饮用,里头甚至有锈。戴先生满怀创作激情,不畏艰苦,和战士们同吃同住,他的精神也深深鼓舞了我。”在朝鲜,戴泽深入铁道兵团军营、抢修现场,围绕《钢铁运输线》创作了大量手稿,包括画中指挥交通的志愿军战士、疾驶的战地汽车等。他还绘出了《平壤之路》《平壤广场》等表现朝鲜战后建设的作品。其中的画作《鸭绿江边》,定格了在明媚阳光与蓝天白云之下,朝鲜民众在江岸边浣洗的景象,虽然远处还有战争中桥梁受损的遗迹,但仍掩盖不住和平繁荣的前景。

百年艺旅

铭记师训“爱自己的国家”

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亲历者和“活化石”,戴泽践行着徐悲鸿先生现实主义艺术观,在创作中始终反映出深沉的历史意识和真诚的现实关切。一生钟爱绘画的他,年逾耄耋时仍笔耕不辍,后因眼疾才不得已搁笔。他以真实而朴素的笔触,记录了包括抗美援朝在内的重要历史事件,留下珍贵的视觉历史。

2020年,戴泽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当捧起沉甸甸的奖章时,他的脑海里浮现的是70年前在朝鲜前线遇到的志愿军战士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戴先生说,有很多人都担得起这份荣誉,只是他们已不在了。”戴孟说。和平的来之不易,或许唯有亲历者与见证者才能深刻体会。

“我一生中最幸运的事就是遇到了多位好老师:徐悲鸿、傅抱石、谢稚柳、秦宣夫、陈之佛等,他们都身怀绝技,一句话往往就令人受益终生。”戴泽曾这样诉说自己的创作观,“徐悲鸿先生教导我们,作为一个艺术家,要爱自己的家人、爱自己的生活、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这是对我艺术观和世界观的一次深刻启蒙,也是我一生从事创作的动力。”(王广燕)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