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精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文艺精品 >> 正文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河南安阳羑里城:天地万物皆易理 易经溯源羑里城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18日 17:00:02  来源: 光明网

原标题:【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河南安阳羑里城:天地万物皆易理 易经溯源羑里城

羑河之阴,汤水之阳,登台巡视,四野茫茫。

在河南安阳“千年古县”汤阴境内,羑里城无遮无掩的矗立在空旷无垠的原野与蜿蜒流过的汤河、羑河之间。汤河古称汤水,羑河古称羑水。相传“羑里”之名源于羑水,在它从西向东流去的时候往羑里城北绕了一下,抖一把粉青的水袖便将羑里城揽在了怀里,于是就有了“羑里”之说。

汉语词典中,羑里的“羑”字,一般是作为汤阴一个古老的城名、地名来解释的。只是一提到它,常常让人联想到的并非多姿的景色,而是国家监狱、囚禁文王地、《周易》发源地这几个昏暗幽昧的词语。

据《史记》记载,商代末期,国君纣荒淫残暴,上下怨恨。而西部的诸侯国在西伯姬昌的治理下,日益强大。这引起了殷纣王的疑虑。恰在此时,“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熹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辩之疾,并脯鄂侯。西伯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姬昌在羑里被囚的漫长岁月里,发愤治学,潜心研究,将伏羲八卦演为16卦、384爻,并提出“刚柔相对,变在其中”的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著成《周易》一书,后被列为五经之首。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后人为纪念西伯姬昌,在羑里城遗址上建起文王庙。遗址文化层厚约9米,是一处内涵丰富的河南龙山文化和商代晚期以至东周文化遗址。

文王庙建在羑里城遗址之上,座北朝南,现存建筑系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建。

在城台的南下端,建有青石牌坊一座,上镌楷书大字“演易坊”。山门前两侧,各有碑石一通。西侧巨碑上刻“周文王羑里城”6个如斗大字。东侧方碑,则是著名的“禹碑”(又作《岣嵝碑》),凡77字,其书法非符篆,又非缪篆,颇为奇特。

拾级而上,山门巍峨屹立。参天的古柏布满了庙院。院内西侧便是演易台,相传这里是西伯姬昌被囚演易之所。

林立在庙院中的碑刻,均是明清以来的帝王、文武官员以及文人学士颂扬文王的诗、赋、篇章。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文王易》碑,上镌《周易》64卦及其释卦辞文,是研究《周易》的重要实物资料。

现存羑里城遗址,为一片高出地面约丈余的土台,南北长106米,东西宽103米,面积达万余平方米。台上有文王庙,坐北向南,古柏苍翠。现存建筑有演易坊、山门、周文王演易台、古殿基址,还有《周文王羑里城》《禹碑》《文王易》等碑刻十余通,对于研究《周易》和历史、书法,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1996年,羑里城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至今,人们还在用各种各样的理解来诠释三千多年前发生在羑里城的那段历史。在这里,更多的感觉是文王的从容与《周易》的神秘,古老的监狱也成了后人祭拜他的一方圣地。走一趟羑里城,谁说不是与智慧老人的一次重要约会呢?

策划:李政葳 统筹:雷渺鑫 制作:曾震宇 撰文/配音:雷渺鑫 海报设计:杜丹、孔繁鑫

[ 责编:王一涵 ]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