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比赛 王明富 摄
花山节上的芦笙舞 朱志刚 摄
男双手持葫芦笙吹笙领舞,边吹边跳、时而跺脚、时而踢腿、时而俯身、时而翘首、时而旋转横扫,古老悠扬的旋律在十指间流淌。
姑娘们随着旋律节奏踏地顿足,婆娑起舞,腰后坠着的串串红色绒线球和彩珠随着婆娑舞姿摆动,一颠一簸,极尽柔美,欢快而尽兴,这就是被誉为“东方迪斯科”的彝族葫芦笙舞。
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曼竜葫芦笙舞 王明富 摄
彝族葫芦笙舞
彝族葫芦笙舞
彝族花倮同胞的葫芦笙舞是一种古老的彝族民间舞蹈,以躯体“S”形前后曲动的典型舞姿而独树一帜,展现着古代滇人葫芦笙舞的遗韵。在开化古铜鼓图饰上,有4个头戴羽冠、衣着羽衣、吹葫芦笙翩翩起舞的舞人饰纹,舞姿正是一个典型的“S”形前后曲动的造型动作。即此可以证明在漫长的历史年代,古滇先民跳葫芦笙舞时,是头戴羽冠、手执羽毛、身穿羽衣、屈肢顿足而周旋飞舞。
康熙时期《定远县志》载:“赵城南东岳宫赶会,卖棕笠毛毡麻线,至晚,男女百余人嘘葫芦笙,弹月琴,吹口弦,唱夷曲,环围堕左脚,至更余方散。”
葫芦笙舞的历史刻在了文物上,也刻在了彝族的血液里。彝族花倮同胞用舞蹈记录和反映历史,它积淀了花倮同胞的智慧,展现出古朴的民风民俗和生产劳作场面。
芦笙、弦子、口弦吹响之时,花倮同胞激情奔放的舞蹈,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人置身于一个传统与现代交接的花样文明之中。
彝族葫芦笙舞
彝族葫芦笙舞
小贴士:
彝族葫芦笙舞主要流传于文山州西畴县、广南县等地,展现了古朴的民风民俗和生产劳作场面。
在节日中表演彝族葫芦笙舞
“彝族葫芦笙舞”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该舞蹈以集体性为主,无特定的传承人传授和编创,主要是通过节庆活动,由长辈们自然承传。
《早安云南》清晨的第一声问候,是专属你的“云南美”
指导: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
主办: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协办:各州市宣传部各州市文旅局
承办:云南网
监制:刘晓桐 杨洪文
策划:锁华媛 刘晓颖
统筹:杨之辉 林云冬 罗蓉婵 何沐 曹璐 唐丽娜张碧玉郭凯
本期文案:徐颜蓉蓉
海报制作:陈洪涛
视频制作:杨健艺
图片:文山州文旅局、西畴非遗中心、广南非遗中心
视频素材:西畴县融媒体中心西畴非遗中心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