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精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文艺精品 >> 正文
契诃夫的非虚构写作和人类学调查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2日 10:40:03  来源: 北京晚报

原标题:契诃夫的非虚构写作和人类学调查

作者:钱冠宇

萨哈林岛,中国人熟知的另一个名字是库页岛,横卧于黑龙江出海口,扼守从中国东北至日本海、沙俄远东地区及海参崴的交通要道。由于岛屿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近代以来俄日两国对该岛展开了激烈争夺,如今全岛归属俄国领土。19世纪60年代起,沙俄政府便在萨哈林岛上进行苦役殖民,成千上万的流放罪犯和强制移民在那里经受着炼狱般的折磨。

后世研究者一致认为,1890年的萨哈林岛之行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短暂写作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在这次带有精神“朝圣”性质的艰难旅行后,契诃夫的思想和写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代表作即为1892年创作的中篇小说《第六病室》。

“第六病室”的原型通常被认为就是萨哈林岛。在这篇氛围压抑的小说中,契诃夫借医生安德烈·叶菲梅奇的话暗示了他之所以要前往萨哈林岛的缘由:“生活是恼人的牢笼。一个有思想的人到了成年时期,思想意识成熟了,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到自己好像关在一个牢笼里,逃不出去似的……这是为什么?他要弄明白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的,人家却对他说不清,或者说些荒唐的话。他敲门,门却不开。”

为了叩开存在的意义之门,刚到而立之年的契诃夫不顾身体羸弱,毅然踏上了长达一万公里的漫漫苦旅,像个罪人一样真诚地寻求救赎。多年后,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在《契诃夫在萨哈林》一诗中准确地发掘出契诃夫的“第二自我”(罪犯意象)引领这趟旅程:“他曾想过/要把他那奴隶的血挤掉并唤醒自由人,/却让一个罪犯做向导,带他走遍萨哈林。”

契诃夫选择从莫斯科出发,横穿西伯利亚,直抵欧亚大陆尽头的旅行线路绝非偶然。相对俄罗斯的核心区域,广袤的西伯利亚堪称一座“没有屋顶的大监狱”。16世纪末的“铜钟流放”事件之后,为促进整个西伯利亚地区的开发,沙俄政府将罪犯成规模地流放至乌拉尔山以东,导致西伯利亚逐渐沦为苦役、地狱、死亡的代名词,萨哈林岛就是这条流放之路的终点。

在文学领域,俄罗斯作家对西伯利亚苦难的深度书写导致其成为俄罗斯民族无意识的救赎圣地,从普希金、果戈里到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都在反复强化“犯罪(真实或臆想)—流放西伯利亚—获得救赎”的主题情节,契诃夫决意前往萨哈林的背后承袭的正是这一俄罗斯精神传统。

或许是为了区别于中学教科书中“讽刺小说家”的刻板印象,近些年契诃夫作为非虚构作家的形象在公共领域被越来越多地提及,而他唯一的非虚构作品就是自萨哈林岛归来后所写的《萨哈林旅行记》。

《萨哈林旅行记》早在1980年就由刁绍华、姜长斌两位俄语译者译介到国内,但直到2013年浦睿文化将之包装再版时(或许是出于营销考虑,当时的封面上,书名后加了一个原文没有的副标题“探访被上帝遗忘的角落”),才又引起读书界的关注。

彼时美国记者彼得·海斯勒(何伟)的《寻路中国》(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引发的国内非虚构写作热潮方兴未艾,包括主流文学杂志在内的许多大众传媒纷纷推出非虚构写作专栏和奖项。如此情势下,契诃夫这部写于一百多年前的跨文体著作开始被重新阅读,甚至被一些非虚构写作者举荐为该类型写作的经典范本。

不可否认,契诃夫在写作《萨哈林旅行记》时展现出了科学与文学的完美融合,既有客观准确的考察纪实,又有深具同理心的抒情议论,二者穿插交织、相互补充。契诃夫每走过一处哨所、监狱、屯落、矿坑,都会耐心细致地了解当地自然和各类人物的生存状况,不厌其烦地记录略显枯燥乏味的数据档案,甚至还亲自制作针对流放犯的人口登记表。

除去文学性,《萨哈林旅行记》无可取代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一份关于萨哈林整体情况的田野调查报告。俄日两国当年在觊觎萨哈林时,都曾派出人员前往岛上踏勘考察,分别留下了调查报告和回忆录等材料,比如间宫林藏的《东鞑纪行》和涅维尔斯科伊的《俄国海军军官在俄国远东的功勋》,但这两本书跟厚重的《萨哈林旅行记》相比,就会显得浮光掠影。

契诃夫对萨哈林各方面的调查中包含了对岛上土著的人类学(民族志)书写,这一般是容易为普通读者忽略的部分。

书中着墨最多的萨哈林土著即“基里亚克”,这是俄国人的叫法,清代满族称之为“费雅喀”,如今多采用这一族群的自称“尼夫赫”称呼他们。契诃夫当年在考察中发现基里亚克人的族属来源不明:“基里亚克人特别善于交往和经常移动,早已同毗邻的民族混血了。因此现在要想遇到一个不混有蒙古人、通古斯人或爱奴人成分的纯种基里亚克人,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其实已经具备了现代民族学的眼光——经历了上千年的迁移、战争和自然灾害之后,现今世界上拥有单一纯正血统的族群几乎是不存在的。

此外,契诃夫还介绍了基里亚克人的相貌体格、饮食习惯、服装穿着、居住条件、对女性的态度等情况。契诃夫自然也有他的局限,在分析基里亚克人的患病原因时,他也会流露出那个时代欧洲人对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东方的普遍偏见:“我们没有对基里亚克人的疾病率进行直接的调查,但是根据现有的致病原因,可以形成某种概念,例如肮脏,不适度地饮酒,同中国人和日本人的长期交往,经常跟狗接触,发生外伤等等。”

《萨哈林旅行记》中类似基里亚克人这样的记录,为后世提供了一百多年前萨哈林岛上原住居民的珍贵资料,这些资料与书中呈现的种种人道灾难一起,构成了这部伟大作品一版再版的理由。(钱冠宇)

[ 责编:刘朝 ] (钱冠宇)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