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非遗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节庆非遗 >> 正文
记录纳西文化,助推非遗传承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OPPO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9日 12:35:00  来源: 云南网

  初冬伊始,一群专业摄影师及资深媒体人从各地汇聚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州,用他们的镜头记录纳西文化,助推非遗传承。

  本次活动旨在发扬纳西传统文化,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通过手机和相机镜头让更多的人能重视并了解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11月24日,先来到的是丽江市东巴文化博物馆,通过解说员的讲解,大家了解了东巴文的历史和传承,以及与甲骨文相同和不同之处。再到东巴纸的造纸历史与制作流程,纳西传统民族服饰装饰,生活劳作的方式,以及民俗仪式。还了解了现存老东巴的一些趣事,以及现在政府对东巴文化的保护政策,和纳西族人一代代对东巴文化的传承故事。让我们到来的嘉宾对东巴文化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此次深入学习的决心。

  11月25日,一行人来到了纳西族东巴纸非遗传承人和秀红的家中。和秀红给大家一步一步地讲解和演示了东巴纸的制作过程-采集原料、晒料、浸泡、蒸煮、漂洗、打浆、抄纸、晒纸、砑纸等工序。东巴纸是一种以荛花树皮做原料的手工纸,荛花树生长于丽江及香格里拉一带,其他地方则不能存活,所以东巴纸是丽江及香格里拉地区独有的。荛花树皮微毒,所以东巴纸具有抗虫,抗蛀,不怕水浸泡,保存时间特别长的特性,可达八百年至千年,纳西族民间有“东巴纸纸寿千年”的说法。

  和秀红1979年生于丽江市玉龙县宝山乡果乐村一组,大东巴和自强(原名肯高)的后裔,也是目前东巴手工造纸中最年轻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和秀红自小目睹其父亲古法造纸工艺流程,耳濡目染,加上自己对东巴纸的热爱与执着,遂立志传承东巴造纸技艺,专门从事东巴纸的制作与销售。在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的支持、指导下,和秀红不断完善创新东巴造纸技艺,逐渐为社会认同。

  11月26日,一行人来到了玉水寨白沙细乐古乐队。它是云南省最为古老的音乐,也是中国或世界最古老的音乐之一。纳西古乐有3个特点,一是曲目(音乐)古老,二是乐器古老,三是演奏的人老,但近年也有一些年轻人的纳西青年热衷于纳西古乐。听过这种三老古乐的人们不仅会感到纳西古东的古老和文明,而且还能体味到纳西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据古乐队领队和立伟(白沙细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介绍:该乐团成立于1999年9月,至今有22年的历史,在政府的支持下,至今为止,玉水寨已经培养了100多名白沙细乐传承人员。乐队由老、中、青三个层次的人员组合,目前年纪最大的团员是76岁的中胡手和景军,大家以传承白沙细乐为己任,同时参与旅游进行展演活动。乐队每日在这里主要进行挖掘、整理、传承和展演白沙细乐活动,至今为止至少有1100多万游客观看过白沙细乐的演出,深受广大游客的好评。

  本次活动由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与OPPO联合举办,其中的素材除了使用相机拍摄外,还有一批OPPO影像推荐官使用手机进行现场图片及视频的拍摄,并为本次活动输出了非常优质的素材。

  据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副会长朱宝昆介绍:本次活动只是联合手机品牌通过摄影去发掘中国少数民族民俗的第一步,未来还将与OPPO一起去牵引更多的青年摄影师加入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拍摄活动中来,并通过更多的自媒体平台去传播中国少数民族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云南网记者 赵一青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郭建丽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