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精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文艺精品 >> 正文
掌故访冰心默庐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4日 10:30:06  来源: 云南网-春城晚报

原标题:掌故访冰心默庐

□ 张向军

在云南出版社旧版书系《流亡三迤的背影》一书中,读到冰心的文章《默庐试笔》,才知在昆明呈贡有一处冰心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称作“冰心默庐”。对于作家冰心我是熟悉的,小学时就读过她的散文《小桔灯》和《再寄小读者》,对她写的洋溢着温情与大爱的散文记忆犹新。

冰心的本名叫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建福州。1919年她在发表自己的第一篇创作小说《两个家庭》时,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这个笔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唐代王昌龄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当时有人问起她为什么用“冰心”时,她回忆说:“当时我不愿同学们知道文章是我写的。而冰心笔划简单好写,又与我的本名谢婉莹的‘莹’字的含义光明透明相符。”此后,冰心开始扬名于世,而她的本名却逐渐被人们淡忘了。

查阅地图得知冰心默庐位于呈贡区老城的三台山,我在一个晴朗的下午去拜访。走进一个单位的大院,一座古色古香的围合式院落映入眼帘:青砖灰瓦,朱红色的木门漆水斑驳。跨进庭院,一种清寂的气氛迅速将我包裹。整个院里空无一人,正值深秋,两棵枯树掉光了叶子,一棵白梅,一棵白玉兰,想必春天时节,院里花香四溢,冰心先生曾在此嗅到过迷人的花香。

站在院里,可以看出这是一座传统的呈贡民居,土木结构,三间六耳一院落的格局。根据资料记载,冰心默庐原名叫“华氏墓庐”,原为呈贡斗南村华氏家族用于守坟和祭祀先辈的歇息地。1940年2月28日,冰心先生取“墓”字的谐音字“默”,在大公报发表了《默庐试笔》,赞美呈贡的风光景物,“默庐”雅号遂传诵至今。

“默庐”的正房坐西朝东,两层,一层是客厅,陈列着木质沙发,茶几。二层为卧室和书房。冰心和丈夫吴文藻的卧室,摆放着一张老式的木床,木格窗旁摆置着一张小小的梳妆台,靠墙一个四门大衣柜,再无他物。可见先生当时生活的清贫。冰心的丈夫吴文藻出生于江苏江阴,1917年考入清华学堂,1923年赴美国留学。他与冰心在赴美留学的约克逊号游轮上相识,1929年在北平结婚。 1938年秋战火烧到北平,北平陷落,冰心和吴文藻带着不谙世事的儿女,辗转万里来到昆明。翠湖之畔的螺峰街是他们夫妇到昆明后的最初落脚点。那时,吴文藻在云南大学教学,而冰心在家当起了家庭主妇。后来,冰心应呈贡县立中学及简易师范学校校长昌景光的聘请,到该校担任语文及写作课教师,由此全家就搬到了“默庐”。

冰心孩子们曾经的卧室,摆放着一张高低床和一张漆水剥落的小四方桌,三个破旧的小方凳,小方桌上有毛笔墨盒,字帖,小人书和塑料飞机玩具。这里曾是孩子们的乐园,这里飘出过童稚无邪的笑声慰藉着冰心先生的心灵。先生深情地回忆:“在每个星期六的黄昏,估摸着从昆明开来的火车已经到达,孩子们和我都走到城墙上去等候文藻和他带来的客人。只要听到山路上的得得马蹄声,孩子们就齐声喊:‘来将通名!’一听到‘吾乃北平罗常培是也’,孩子们就都拍手欢呼起来。”那时,西南联大的梅贻琦、罗常培、郑天翔、杨振声及居住在呈贡的费孝通、陈达、沈从文、戴世光等文化名人都是“默庐”的常客。小小的“默庐”,在战火纷飞,辗转流徙的年月成了一群文化泰斗的聚集地。他们在此谈论家国政事,文化教育,从这个意义来说“默庐”就是昆明郊野山头的文化沙龙。

两间卧室的中间,是冰心的书房,靠窗摆放一张老旧的书桌,一把同样老旧的木椅。桌上的笔架挂满大小粗细不等的毛笔,一瓶墨汁和一副眼镜安然地呆在深秋的光晕里。先生的《默庐试笔》就是在这书房里写就的吧。离开北平一年多,冰心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北平。死生流转的遭遇,扰乱了她的生活和心绪,让作家冰心一直不着一笔。而在“默庐”静美的环境中终于让她提起了搁置许久的笔,名曰:试笔。

坐在书桌前,先生眼前和笔下便是绝妙的图画:近处的菜畦,菜畦外的仙人掌短墙,墙外青绒绒的草地。斜坡下是松峦掩映的瓦屋,城墙外万顷稻田延伸到湖边(滇池)。湖边有丛树,湖水匹练似的。湖水之上,是层峦叠翠的西山。在这小小的书房,冰心先生早看朝霞,黄昏看落日,炊烟,白鹭南飞……呈贡的美景让冰心迷醉,也让她坐在书房回味曾经走过的岁月,勾起她对北平的怀念,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诅咒。

冰心先生常常散步到三台寺的西边,那里有明代哲学家、福建人李贽留下的名联:“一览观沧海,三台自草亭。”世事变迁,如今从“默庐”书房木窗望出去只能看到林立的水泥建筑,先生笔下的美景已成沧桑往景。

冰心先生在呈贡居住的时间不到两年,1940年,她应宋美龄的邀请到重庆做妇女工作。离开呈贡前,先生为学生李培伦写了著名词人卢前的《临江仙•读剑南诗稿》:“一发青山愁万种,干戈尚满南东,几时才见九州同?纵教空世事,世事岂成空。胡马窥江陈组练,有人虎帐从容。王师江镇相逢。九原翁应恨,世上少豪雄。”表达了冰心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我看着先生苍劲的墨迹,心潮澎湃。

翻看着参观拜访者留言薄,一行行发自内心的话语写出对冰心先生和“冰心默庐”的崇敬。走出“冰心默庐”,我还久久沉浸在它浓郁的文化氛围里。是的,“冰心默庐”作为彪炳历史的文化遗迹,一种根植于地域和人心的文化象征,文化符号,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都将闪烁着迷人的人文价值的辉光。(张向军)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