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读书 >> 正文
民俗一夜连双岁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09日 10:30:00  来源: 云南网-春城晚报

原标题:民俗一夜连双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与春节首尾相连,是改年更岁的重要时刻。“除”,以新易旧曰除,即交替之意;“夕”,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除夕俗称“年三十儿”。“除夕”指除夕当日,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之意,故而这天也叫“除日”“除岁”“岁除”;除夕之夜也叫“大年夜”“除夜”。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对除夕这一传统节日就十分重视,流传着吃年夜饭、守岁、压岁、祭祀祖先、击鼓辟邪等习俗。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丰盛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合家欢”。因南北食俗不同,北方人多包饺子,南方人多做年糕。饺子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之意,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碗碗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年糕音似“年高”,寓意步步高升,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鱼是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鱼”与“余”同音,又象征吉祥,如鲤鱼,寓“得利有余”;鲢鱼,寓“连年有余”;鳜鱼,寓“富贵有余”。除夕吃年夜饭,鱼这道菜不能吃完,意味着年年有余。

守岁也叫“熬年”,是我国古老的除夕习俗,最早是为了驱赶“百鬼”,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驱赶百鬼的含义早已不复存在,而今已成为人们除旧迎新、合家共享天伦之乐的家庭年会。吃完年夜饭后,一家人喜气洋洋,欢聚一堂,叙旧话新,通宵不眠。

守岁之时,长辈还要给晚辈发压岁钱。“岁”与“祟”谐音,长辈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健康成长。据史料记载,最早的“压岁钱”出现在汉代,叫“压胜钱”,也称“大压胜钱”。此种钱币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一种用来观赏、可以佩戴的钱币形状的装饰品。“压岁钱”正面一般铸有吉祥用语,如“天下太平”“四季平安”“千秋万岁”“去殃除凶”“百毒不侵”等字;背面则铸有各种民间瑞兽祥鸟的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蝙蝠、鹿等。宋元时期的春节,长辈都会给小孩一些铜钱,任其把玩,以求平安吉祥,这种风俗一直盛传不衰。明清时,“压岁钱”才有了这个正式的名字,晚辈们将长辈给的“压岁钱”像玉佩一样佩戴在身上成为一种装饰品,以用来辟邪保平安,也表示对长辈的一种尊重。民国时期,“压岁钱”的配饰、辟邪功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代之以真正的货币,变成大年三十“压岁”时,长辈发给晚辈的“红包”。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以辟邪消灾。自南北朝以来,我国民间就有在除夕夜“击鼓迎新年”的习俗,延续千年而不衰。现如今,除夕夜击鼓的习俗在不少地方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到寺庙撞钟祈福。此外,我国古代文献《白虎通·五行》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钟者,动也,言阳气于黄泉之下,动养万物也。”意思是说,敲钟可以唤起地下的阳气,有了阳气就可以滋养万物。因此,在正月初一,人们多敲钟,而在除夕之夜,则多击鼓。钟声唤阳,鼓声避阴,古人的节日习俗无不是趋吉避害,盼望着用各种方法为自己带来吉祥。(梁永刚)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