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文化 >> 正文
调产业 兴旅游——云南临沧偏远村寨的“经济转型”路径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8日 08:50:14  来源: 新华网

原标题:调产业 兴旅游——云南临沧偏远村寨的“经济转型”路径

题:调产业 兴旅游——云南临沧偏远村寨的“经济转型”路径

新华社记者严勇、彭韵佳

“温饱解决了,还得想办法致富。”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省镇芒阳村村民田江明说,种了20多年甘蔗地,如今开始把重心放在果树种植上,并尝试挖鱼塘,发展乡村旅游。

从传统甘蔗到改种热带水果,从鲜有人来的偏远山寨到乡村旅游示范点。脱贫攻坚以来,云南临沧的偏远村寨在发展路径上不断“转型”。

甘蔗,对整个芒阳村来说,是几代人的传统产业。

“我们当地有糖厂。”田江明说,种的甘蔗从来不愁卖,一到收成季节,便能全部卖给糖厂,他家里20亩甘蔗地,差不多每年能有8000元左右的收入。

“收入还行,但种甘蔗太累,一上年纪就干不动了。”近些年,田江明愈发感到体力跟不上,但两个孩子又都选择外出打工,眼看着甘蔗地就要荒废,家里收入面临缩水。

这给村干部提了个醒。芒阳村请来专家,发现本地土壤、气候适合种植火龙果、百香果等热带水果,收益高出好几倍。

“种果树也就前期投入大,但日常管理不需要出很多力,还能年年有收成。”兼任村里护林员的田江明对种果树并不陌生。2018年,田江明夫妻俩通过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种下600棵菠萝蜜,还在树下套种魔芋,“挂果需要两三年,到明年就能有收入。”

目前,芒阳村已建成火龙果基地80亩、百香果基地108亩。除了改进传统种植业,芒阳村借助山泉水引入小龙虾养殖,已建成500亩小龙虾基地,投入虾苗2万斤,今年计划亩产量在200斤左右。

勐省镇镇长赵泽阳介绍,芒阳村距离沧源机场15公里,交通便利,以后还将引入旅游公司,开发乡村旅游,带领村民继续致富。

“不等、不靠、不要”,尝试探索新路子。“主动出击”寻求“经济转型”同样让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那京村发生翻天覆地新变化。

走进那京村,四周青山如黛,青田沃野,村中参天古树、竹影婆娑,映衬着新式傣家小楼。而以前的那京村只是尚未通硬化路的小村落,全村收入仅靠种甘蔗。

2016年6月,那京村37户村民开大会,决定不能只靠种甘蔗养家糊口,要发展养殖,结合乡村旅游来增收创收。

按照“群众义务出工”和“少量资金补助”相结合,那京村37户村民义务出工,通过从县里借的水泥自修了景观水池,完成入村道路及绿化带杂草清理3公里,并在入村道路旁种植3000多株金链子花,改善全村环境。

在改善乡村环境的同时,那京村成立那京组水产养殖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已发展60亩鱼塘,计划继续新增40亩,预计产值将达到60万元。

目前,那京村依托傣族特色文化、自然风貌、餐饮美食,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网红村。

“9户农家乐比全村37户种甘蔗收入都高。”那京村村民小组长肖云华介绍,国庆期间,那京村日均接待游客1000人次。未来,那京村还将继续建设白龙箐、孔雀山、龙挡坝峡谷等旅游景区,打造特色水果采摘体验园、建成少年活动冬(夏)令营基地、开发稻田养鱼休闲垂钓区。

“乡村旅游不仅改变村里产业结构,也改变着全村人的生活习惯。”肖云华说,目前,那京村37户村民依旧坚持“义务出工”,每户每天轮值,保持全村卫生整洁。(严勇 彭韵佳)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