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耪块山地好幸福
记得刚退休时,我不愿过打扑克、摸麻将、泡小圈子的生活。于是,忙不迭地从城里撤出来,搬到郊外清净的半山区长期借房养老。山野空旷,闲地很多,我便就近开垦块“自留地”,大概有三四分的大小,位置在我瓦屋老院后的山坡上。
我当过知青,土里刨食的手艺自然没有忘记,但已到“好汉不提当年勇”的年纪,活路只得慢慢收掇。好在山土松软,是黑色的腐叶土质,半天就可以耪出一大块;路边又有条潺潺溪流,省去灌溉的麻烦;更有老朋友是昆明的蔬菜专家,闻讯后给我准备了许多新品种的菜籽,真是天时地利人和,每一件都不缺少啊!
我在地里种上黄瓜、黄狼小南瓜、糯豌豆、朝天椒、水果包谷,还有四季豆之类的蔬菜。等到黄瓜挂满了支架,每天就用腰子篮采下送人。这时乌鸦也来频频光顾,我用一顶旧草帽挂在高处,风一吹,悠悠晃动,吓得乌鸦在天上呱呱直叫,它根本不是人的对手。种植四季豆的地角,不知何时疯长出一棵植物,藤蔓延得很长很长。好几次想除掉它,可那紫色的茎条粗且硬。等到绵雨后的一天,密密麻麻的紫花开了,原来竟是株扁豆。在城里学校上班的儿子回来,便戏称老妈这里是免费的“农家乐”,还时时邀朋友来玩耍。
附近的山民也种菜,主要是拿到城里去卖钱;他们种的菜量大,品种却没有我那么多,所以爱到我的地头参观,询问新品种的来源和生长习性。 时间一久,大家就成为“菜友”,经常来往并相互帮忙,山里也不再枯燥、寂寞。一个深秋的清晨,柱花她爷从外头跑进来,急匆匆对我说:“快去地里把你的茄子、番茄摘走,起霜了,晒不得太阳。” 我一听这话, 连忙赶往地里一看,菜秧都还挺精神,除了叶和果实上结了层厚厚的白霜。可柱花她爷却说,“别看现在一点事没有,等霜一化,立马打蔫。”我将信将疑地把茄子、番茄收回家,中午再去看时,那些老条儿都蔫巴巴缩成一团,在发黑的秆头抖瑟,我这才领略到秋霜的威力。后来听别人说,经霜的茄子条能治冻疮,是否与它经历过如此凛冽的考验有关呢?
每年深冬时节,我便收获山地里的最后一批果实:两三大麻袋黄心品种的优质洋芋。千万别以为我耽误了季节,本人的种植经验,这时候挖出的洋芋才最沙、最面,也最好吃,个头都有半斤多重。很快就要到年关了,该回趟城办点需要办的事;更重要的是,得去看望久违的朋友们和不多的几位老亲戚。你可不要笑话,这些洋芋便成了最好的见面礼物,它绿色、环保、绝对无污染,远比鸡、鱼、烟、酒受大家的欢迎。
亲切的老姐妹一见面,往往会拉着我的手,不停地说:“吃苦了”“晒黑了”“比以前更健康了!”……我相信这些嘘问绝非客套,它让我品味到劳动的真正价值,感悟到远离闹市,去耪块山地的那份独特幸福与快乐……(作者:段金凤,原工作单位 :大理州人社局,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