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机会走进剑川古城,一座具有现代生活风貌,更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和大理特色的古城展现在人们眼前,让游客眼前一亮。
剑川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已有600多年历史。古城内民居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可以看出明代初中后期,以及清代以来20世纪各个年代民居建筑结构的不同形式和发展历程,为现存云南白族民居中最为典型的活的建筑博物馆。
一路走一路看,可以感觉到古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保存文物数量丰富,历经沧桑,古貌依旧。目前,古城尚存明代建筑40余处,其中有21个院落保存完整,清代建筑146处,古民居院落816处,古民居保留量占全城民居总数的90%以上。
近年来,剑川县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持续加大剑川古城保护管理力度,制定剑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编制完成《剑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保古城保护开发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坚持“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理念,以保护为本修复为用的原则,严格掌控古旧建筑群、建筑物的原有空间尺度,对古城内的历史街巷、知名建筑、重点文物等古迹进行科学规划、重点修复,切实提升古旧建筑传统文化品位,保护古旧建筑遗产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截止目前,已累计投入古城保护修复资金2.84亿元,先后实施了剑阳楼、水阁潭历史街区整治修缮、报国寺恢复重建、城市棚户区改道、古城市网入地、西门街古建筑群修缮、景风公园古建筑群修缮、剑川历史文化博物馆等一批项目。下一步,剑川县将启动古城南城门和西城墙恢复修缮,实施好古城“四进四出”水系项目,强化古城风貌整治,挖掘和提升历史文化内涵,加强古城保护监管,力争早日申报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云南网记者 张彤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