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年轻人到底在“拼”什么?
从拼车、拼单,到拼床、拼婚,甚至宠物医疗、健身私教、奢侈品租赁……随着“拼”模式迅速渗入生活日常,年轻人正在主动拥抱一个全新的“拼时代”。(9月17日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拼单、拼车、拼搭子……“万物皆可拼”看起来是一种“凑合”,实际上是年轻人需求变化的具体体现。
一种社交的新可能。不少年轻人渴望与人交往,却又习惯保持距离;想要拓展圈子,却又不愿勉强迎合。于是,“拼”就成了一个“轻盈”的社交入口。拼一场剧本杀,顺便找个“恋陪位”;拼一次短途旅行,结识几位靠谱“搭子”;甚至“拼婚”,也不失为应对催婚、抵御孤独的轻松策略。总之,借助“拼”,年轻人试探性地迈出社交脚步。不为沉重承诺,只为轻松相遇,哪怕只是短暂同路,也可能收获意外惊喜。这种拼,有何不可?
一种务实的生存智慧。对很多人来说,算好柴米油盐“经济账”是现实问题,如何精打细算、“精致省”也成了必答题。拼单凑满减、拼团买好物,实现“奶茶自由”也不伤钱包;拼房降低租金、拼车省下通勤费,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他们用“拼”的方式,在有限的预算里开拓出更高性价比的生活,这不是将就,而是清醒务实的选择。此外,各类拼单App、小程序、社交媒体组队功能不断涌现,大大降低了“拼”的难度。
当然,“拼”亦有代价。与陌生人协作,意味着要应对兴趣不合、习惯差异、临时变卦等风险。拼车遇到不礼貌的行为、拼旅游碰上观念不一致,甚至拼婚、拼房缺乏法律保障,都可能“拼”出糟心的纠纷。因此,“拼”不代表毫无顾忌、盲目拼凑,而是要“拼”得明白与安全。真正会“拼”的年轻人,既敢于尝试、打开自己,也要保持清醒、明晰规则。事先约定权责、选择可靠平台、保留交易凭证,都能让“拼”更安心、更持久。
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拼”字赋予新的内涵、注入新的生机。拥抱“拼时代”,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选择;拼在一起,也不只为省钱省力,更是为了把日子过得更灵活、更舒适。(庹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