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文化 >> 正文
群英会鹿城 百戏竞芳华——2025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观察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8日 04:14:59  来源: 光明日报

原标题:群英会鹿城 百戏竞芳华——2025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观察

“太神奇了!这是怎么做到的?”

9月9日晚,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排演的作品《三打白骨精》在昆山文化艺术中心上演,“白骨精”瞬间变脸换装,顷刻点燃全场气氛。这出戏融合杂技、魔术,借助现代舞台科技,使家喻户晓的西游故事焕发全新魅力。

从京剧、昆曲到濒危剧种,从传统剧场到新型文化空间,从线下观演到云端点播……2025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如约而至。全国31个剧种、53家院团、107个剧目在此各展风华,为五湖四海的观众奉上一场戏曲盛宴,以多元姿态诉说着中国戏曲的活态传承与当代创新。

百花齐放春满园

就在《三打白骨精》上演的前一天,9月8日晚,昆山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星光璀璨。京剧《金沙滩》、河北梆子《扈家庄》、昆曲《林冲夜奔》、婺剧《断桥》等剧作亮相2025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开幕式。演员们个个身怀绝技,行云流水般的武打场面引得观众连连喝彩。

戏曲的唱念做打缺一不可。继生旦净丑会演之后,武戏成为本届盛典关注的焦点。此次盛典从全国遴选20名武戏演员,每人演绎2个折子戏,组台10场演出。伴随锵锵锣鼓声,舞台上连翻的筋斗、翻飞的花枪、紧凑的对打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武戏的张力与美感。

然而,精彩背后是武戏演员鲜为人知的艰辛。“武戏演员训练苦、艺术花期短、演出风险高。没有科学的训练体系和政策支持,很难留住人才。”昆山当代昆剧院演员曹志威表示,武戏是戏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少了‘武’,戏就少了很多精彩。”

为了促进武戏人才培养,提升演员综合素养,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专门组织专家评戏。“武戏不仅有‘武’,更要有‘戏’。”专家们认为,武戏同样需要塑造人物,一招一式都应该是人物情感和性格的体现。

保护和传承濒临失传的剧种,是戏曲百花齐放的关键一环。作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灵大秧歌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质朴风趣,乡土气息浓郁,却一度濒临失传。在周庄古戏台,一段接地气的《雷横磕枷》演出,让广灵大秧歌走进了大众视野。“广灵大秧歌既有文化价值,也有教育意义。”已经84岁的广灵大秧歌代表性传承人郭世德说,“恩师告诉我,学习和传授广灵大秧歌,要坚持爱心、信心、耐心、恒心。我唱了几十年,为的就是能将广灵大秧歌保护传承下去!”

双向奔赴戏之韵

“自从来到昆山,我就迷上了昆剧!”本届盛典首次走进昆山杜克大学演出,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得者同台献艺,吸引年轻学子们拍照录像,记录下中国戏曲的魅力。杜克大学学生莉桑德拉·埃尔南德斯感慨:“中国戏曲太美了!上学期我选修了昆剧翻译课,参与了剧院台词翻译的一些工作。”

“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背转身自埋怨自己作差……”9月9日上午八点,江南暑热依旧,昆山亭林园古戏台前已聚集了不少忠实戏迷。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第17届文华表演奖获得者李博率先登场,一段《捉放曹》赢得满堂喝彩。

“名家荟萃,大戏连台,看得过瘾!”这是来自全国各地、相聚昆山“过节”的戏迷们的共同心声。从高校到博物馆,从周庄古镇到正仪老街……本届盛典突破传统剧场边界,除了昆山文化艺术中心、梁辰鱼昆曲剧场、花桥保利剧院等传统剧场,还在各类文化场景设置了7个小剧场,上演17场演出,让戏曲与观众“不期而遇”,营造“转角都是戏”的艺术氛围。

除了线下空间的拓展,本届盛典进一步做好线上的数字化传播。“百戏盛典艺术云剧场”涵盖上百剧种,上线了320部剧目,视频总时长超过9000分钟。作为受邀参与展演的优秀剧目,木偶戏《火焰山》一场演出的线上观看量就突破40万人次。“希望通过直播的形式,让更多年轻人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副主任林建裕说。

戏入生活更有味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正仪老街上的“百戏市集”热闹起来了。

在崇文书院露天剧场,微风拂面,曲韵悠扬,游人们举着手机记录演出的精彩瞬间,每当听到妙处,便情不自禁地高声叫好。听完戏曲,游客还可化身“寻梦人”,进入《牡丹亭》“寻梦”,与“杜丽娘”“柳梦梅”等角色互动,解谜戏文、收集主题印章,沉浸式体验戏曲叙事。

逛市集,品美食,淘文创,穿国潮……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戏曲元素融入百姓生活中,成为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重要推动力。

一边品咖啡,一边听昆曲,是一种什么体验?

在“百戏市集”,一款名为“异曲同工”的挂耳咖啡吸引了记者注意——包装上印有《浣纱记》《桃花扇》《玉簪记》等经典剧目的人物形象。扫描包装背面的二维码,即可聆听对应剧目的经典唱段。

“我们想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让昆曲变得可触摸、可品味。”昆山陌岸咖啡创始人余从节介绍,此次推出的昆曲咖啡全部选用昆山咖啡产业园生产的咖啡豆,依托昆山“国际咖啡产业之都”完善的产业链,在确保品质的同时,也彰显了地域特色。产品在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期间与众多戏曲文创一同展出,吸引了海内外戏曲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此外,昆山文商旅集团还推出了“昆曲宴·长生殿”,每一道菜皆对应《长生殿》一折经典剧情,融合昆山本地有机食材与苏帮菜精髓,打造“戏中有食,食中有戏”的独特体验。

“我们推出了‘风雅戏语’‘百戏之源’‘梨园童趣’等多条戏曲之旅线路,将戏曲观赏与江南水乡游览相结合,实现‘戏韵与山水共美,文创与生活相融’。”昆山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苏培兰介绍,戏曲百戏盛典将以“百戏+百业”为引擎,推动戏曲与市场、文旅、消费深度融合,构建戏曲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态、新业态。

(本报记者 李 健 苏 雁)(李 健 苏 雁)

责任编辑:小云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