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文产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文创文产 >> 正文
云南建水:擦亮“中国民间艺术文化之乡”名片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5日 16:42:52  来源: 云南网

  以田野为舞台,以吆喝声为伴乐,人民群众在阳光下翩翩起舞……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普雄乡深入挖掘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铸牢乡村振兴之魂,不断擦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片。

  普雄乡龙岔村委会大寨村在哈尼语中叫作“普玛尼察”,是哈尼铓鼓舞的发祥地。该舞蹈是由哈尼族男性表演,是以铓、鼓为道具的民间传统舞蹈——“铓”寓意为谷物颗粒硕大,“鼓”寓意着谷物饱满,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来源于哈尼族人平日里的田间劳作。舞蹈雄浑豪放、质朴劲健、热情洒脱,体现着哈尼人大山一样的性格、森林一样的情怀。

  田垄间,村民们穿着哈尼族传统服装,一手持鼓、一手握棒,有节奏地跳起铓鼓舞,动作铿锵豪迈,与稻谷、蓝天、山林绘制的天然背景融为一体,一动一静之间让人沉醉在天与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中。

  据悉,哈尼铓鼓舞是普雄乡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铓鼓舞更好地保护传承和扩大知名度、影响力,当地投入160万元在龙岔村建设民族文化广场哈尼文化长廊、哈尼传承馆等,通过提升村容村貌营造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让群众和游客更直接全面地了解哈尼族的文化和传统。

  除了哈尼铓鼓舞,彝族花灯也是建水较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艺术之一,以完整的音乐体系、丰富的曲牌调式、浓郁的民族演唱风格,以及寓教于乐的艺术表演形式,深受当地人民群众喜爱。普雄乡的塔瓦村,就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彝族聚居村落,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花灯的传承点。

  为了让彝族花灯更好地传承发展,塔瓦村充分发挥传统彝族花灯艺术教化功能,由彝族花灯传承点和花灯表演队先后编写《彝山韵》《普雄美景真浠奇》《老年乐》等花灯歌舞剧目,来自红河学院舞蹈表演专业的30多名师生也走进塔瓦村与村民们交流学习,寻找创作素材,挖掘创作灵感。

  近年来,普雄乡投资还300万元完成配有彝族花灯传习馆的文化活动室和建设总长1450米绕村硬化道路,让传承人有了活动场地,并结合民族节庆开展文艺汇演、感恩教育、致富能力培训等活动,通过精神文明“大交流”形成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和谐景象。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今天的普雄乡,逐渐形成了“彝家山寨烟盒响、花灯之乡舞步忙、苗家山寨吹芦笙、龙岔河畔铓鼓响”的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共同发展新景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院校及专家学者、游客前来体验民族文化魅力,在助推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同时也成功提升了当地知名度与影响力,助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云南网通讯员 李梦宇 王秀芝 记者 饶勇

责任编辑:非正雄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