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列表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要闻列表 >> 正文
【民族团结进步看德宏】600年技艺,让阿昌人民携手各族群众踏上幸福路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0日 12:10:50  来源: 云南网

项老赛和他的户撒刀

  阿昌族有句谚语“伙子看打铁,姑娘看织布”,在祖国西南边陲的陇川户撒坝,阿昌族群众世代相传,将打刀这一技艺延续了600余年。现如今说起“户撒刀”,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那被群山环抱的美丽坝子内传出的阵阵打铁声......“户撒刀”锻造技艺作为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片亮丽的天空上划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0月19日,云报全媒体记者走进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项老赛家,去聆听他和各族徒弟的打刀故事。

项老赛和他的户撒刀

  被誉为户撒刀“土专家”的项老赛从小跟着父亲学习打刀的技艺,他聪慧好学,得到父亲的真传,14岁就可以自己独立操作。在学习父亲打刀技艺的同时,项老赛不断钻研,在刀的外观、质地、图案、包装上下苦功夫。通过不断改进,印有八卦图样-项氏刀-的各类刀具陆续问世。由于做工精致、质地精良、外形美观、别具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

项老赛的户撒刀

  正是因为像他这样一个又一个热爱打刀技艺的阿昌人的推动和影响,2006年5月,户撒刀锻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老赛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艺人。

  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后,项老赛不仅自己打刀,更是将这一延续了数百年的阿昌族技艺传给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尤其是近几年,为了将这一技艺更好的传承和保护,他自己出资买地建立传承基地,开设技艺培训班为前来“求技”的各族群众开展传习指导。至今,他已收徒近百人。不仅如此,闲暇时,项老赛还会到周边村寨和年轻打刀人交流打刀技艺,当年轻打刀人向他请求时,他会毫不吝啬地给予指点。

项老赛和他的户撒刀

  “制刀技术是我父亲传给我的本领,我又传给我的儿子和徒弟,它不仅是我们阿昌祖先一辈辈传下来的宝,也是我们发家致富的宝!自从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后,我认识到它不仅是阿昌人的技术,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创办传习基地可以更好地呈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把户撒刀锻造技艺发扬光大是我们户撒刀锻制技艺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项老赛坚毅地说。

项老赛和他的户撒刀

  如今,在户撒坝,正是有项老赛、李德永等锻造技艺出色的非遗传承人的带动,户撒刀锻制已经发展为一个拉动大、产值高的民族文化产业,从事刀具锻造的各族群众达400多户1000余人,间接参与户撒刀制作的也有上万人,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不断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推进。 

  云报全媒体记者:马楠 谭雅竹 管毓树 吴沛钊 赵丽槐 夏方海

  陇川融媒体中心:段宗智 刘维斌 杨连杰 张勇 摄影报道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郭建丽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