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精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文艺精品 >> 正文
美食麦芽糖世家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0日 11:40:02  来源: 云南网-春城晚报

原标题:美食麦芽糖世家

□ 梁刚

用冒着白烟的井水浇洗过后,肥壮的麦芽更是嫩得吹弹可破,怕冷似的,丝丝缕缕缠绕在一起。一双丰腴但十指红肿的手轻轻将它们拉开,那动作,轻柔温情如拨弄琴弦弹奏一支小夜曲。女主人任会相信,麦芽是有生命的,它们紧紧搂抱在一起,会相互制约,缺少自由生长的空间。于是,她每天三番五次帮它们伸腿展臂。任会的婆婆,也是她的师傅张树芝,对此更是深信不疑:麦芽就像初生孩子,一天你不把他打整清爽,他怎么能长好?

李氏传统麦芽糖的历史太过久远。任会说不清自己是李家的第几代传人。听公婆说,除了大集体时村上不让人搞副业停过几年,李家祖祖辈辈,熬制麦芽糖大灶的炭火日夜燃烧,三尺大锅里的糖浆一直在翻腾滚沸。任会的公公李树华挑着麦芽糖走村串寨,把个少年走成老人。多年前,李家6个人的田地打下的粮食不够全家十几口人吃,男人们都到小煤窑挖煤,作坊没有停产,但小打小闹。后来田地被城建征用,小煤窑被炸封。这下好了,一家人一门心思地重操旧业。

今年39岁的任会2000年从本地黑泥沟村嫁到李家,一直帮公公婆婆打下手,整整20年过去,她才掌握了生产麦芽糖的各道工序。

李氏传统麦芽糖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是有秘诀的。第一,好原料。李家用的原料大麦、玉米,都是本地高海拔山区生产,产量不高价格高,但一粒是一粒。其次,几乎按部就班、精益求精的传统工艺。公婆对任会身教言传最多的一句话是:不要急,慢工出细活。光有这两样还不够,加工生产麦芽糖的行家都知道,真正能保证产品品质的还要有好水。

在李家经年柴火气息扑面、蜜香弥漫的小院一角,有一眼井,二十多米深。机缘巧合,用这眼井的水生产出的麦芽糖,色泽鲜嫩雪白,糖质暄软适中,糖分饱满,出糖率高,捧一块在手里,活色生香,弹性十足,像会呼吸。到隔壁人家打来井水,加工出来的糖是另外一种味道。我喝了一口主人刚打上来的井水,果然清润甘甜。

节假日,李氏传统麦芽糖会大卖。此前,李家五眼大灶一起升火,全家大小十多个男男女女一起忙如工蜂备货。男人们各守着一口大锅熬糖或扯糖,三十斤面,三十斤麦芽浆,先大火后小火,要熬四五个小时,要拿准火候,一锅出糖15公斤。熬糖时一身大汗,扯糖也不轻松。刚出锅的糖泥澄黄如陈蜜,要经一番蛮力揉搓拉扯后才能雪白如豆腐。妯娌们跟着婆婆磨大麦、玉米,炒面末和伺候麦芽,大家话都忙不得说了。好在都不饥渴,从大锅里随手舀一碗糖浆冷一会儿喝下,一身是劲。有懂行的人说,性子再烈的人,只要到李家的作坊“磨”上十天半月,就会变得心平气和。

现在,用“麦芽精”速成的“麦芽糖”在市面上大行其道,不识货的人买了,放在嘴里如嚼塑料,品尝到李氏传统麦芽糖的人,更知其地道可靠。当地人时常到他们家买糖。两年前,他们家在弥勒市区湖泉生态园的沙滩步行街租了间铺面,由任会夫妻俩经营。节假日一天要卖120多公斤糖,以前够公公卖半个月。客户南来北往,有贵阳、天津、北京甚至西藏的。任会的微信群里有700多个省内外的老客户,有的一次网购50公斤麦芽糖。李家三兄弟都已经娶妻生子,但一直没有自立门户,一大家子人每天与糖为伴,甜甜蜜蜜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在湖泉沙滩步行街铺面,任会的丈夫亲手用老式电炉给我烤了一块麦芽糖,大半个月过去,我的唇齿间,还弥留着那种独有的只有熟粮才能提纯酿制出来的醇厚鲜香。(梁刚)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