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闲话 冬日心灵书
读风景,也是在读人生,读心灵。桃花源里可耕田,亦可做心灵功课。
酉阳桃花源,地处武陵山腹地,幽静秀美。冬日暖阳之下,它宁静如太古。大酉洞的石壁,更显苍翠.桃花溪水更少,也更亮,莹莹如水晶。静下来的风景,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我们的心灵,亦如此。
站在美池,看锦鲤,看碧水,看倒映在水里的云,看映见自己的内心。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天是一个收藏的季节,也是一个返观内心的时节。
稻田、荷塘、桃园,虽然有一种萧瑟之气,但是并不让人感到悲伤。恰恰相反,感到生命中蕴藏了一种力。潜村旁的荷花塘里,荷叶已经枯尽。喝着烧烫的摔碗酒,看着荷梗,看着半干涸的池塘,看着冬天的云朵,就好像看着那美妙的过往。站在木阁子上,风吹发乱,冬日暖阳,照亮心房。
每走过桃花源一次,我的生活似乎就有点不一样。我不是桃花源的考证派。这个桃花源就是我心目中桃花源的样子。
看着怀抱着桃花源的青山,不由想起《寒林图》。两只驴,在前面驮着炭火;樵夫在后赶着驴。他扛着的高高的竹竿上,还挂着一只雉。雉乃富足的象征,虽然天寒地冻人困驴乏,但是依然给人一种温馨之感。
我们应该多看看冬景。就像我们坐在温暖的房间里,烤着炉火,喝着热酒,隔着窗户,看着屋外冰天雪地,天与地之间,全是白茫茫的一片。
在五柳廊的红飘带前,我感到了仪式感的力量。那么多的长红。缤纷的丝带,在风中飘扬,多像那缤纷的初恋。
爱情需要仪式,一切的幸福感都有一个物质外壳,就如陶渊明的无弦琴。屋里挂着无弦琴,陶渊明无法弹,也不想弹。但是只要屋里挂着,它就能在陶渊明心中响起最美的音乐。甚至,它还会穿透时空之墙,到达千百年后之人的心中。
徘徊在陶公祠里,看着五柳先生的画像。我想举杯欲饮。那些古人安否,曾经的我安否,未来的你安否?
我突然有了一个感悟:善于得闲,时光会慢,生活会淡,快乐会来。推开车窗时,是否可以花一两分钟,看云洗心。家里昙花要开,有无雅兴去等到半夜,以闻奇香。
一间雅致书房,墨香沁人,书册煌煌,字画古拙,兰花吐芬,令人赏心悦目。而最美的不在这些之中。最美的是窗口。松涛,月光,雨声,院子里孩子的笑声,因它才能透进书房主人之心。如果人生如书房,空闲就是那个窗口——至美之处。
来到隐逸村,看着一棵大柳树。此时柳树,叶已落尽,光秃秃的。这让我想起“九九消寒图”。“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共八十一笔,一日一笔,一直写到春暖花开。日日数春暖,静候春日来。
数九数九,是对春的希望,对未来的期待。我想,每当遇到人生至暗时刻,都应该给自己一份“九九消寒图”。
我把逛桃花源当做自己的一种心灵仪式。每当心有不顺,人生遇到黑暗时刻,我就会来逛逛桃花源。让桃花源的美景,清洗掉我的忧伤。
在烟火气中,在小小仪式中,日子的欢喜,因此而生。快要新年了,我想对自己说:“心若安宁,冬天在眼中也有春天的样子。”(彭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