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非遗 >> 正文
“非遗进校园”贵在“持之以恒”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3日 09:50:00  来源: 衡阳晚报

原标题:“非遗进校园”贵在“持之以恒”

近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青年报指导、中国青年网主办,以“多彩非遗传承经典”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征集宣传活动正式启动。

据悉,第二届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活动征集,将精选出10大年度优秀实践案例予以表彰和宣传,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带动作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与发展。青少年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非遗进校园”为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历史文化打开了一扇窗,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具有积极意义。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而“非遗进校园”无疑是重要一环,对于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可谓不言而喻。

但需要提醒的是,非遗文化的传承绝非一朝一夕,而是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使其入脑入心。客观地讲,还要防止“非遗进校园”成为一阵风。如果缺乏合格师资,只做表面文章应付差事,久而久之,学生难以得到“真经”,便失去兴趣。即使“非遗进校园”表面上热闹,却没有达到实际效果。

可见,从这个角度讲,“非遗进校园”贵在“持之以恒”,必须将其纳入教学环节中,真正实现“文教融合”。“非遗进校园”不是仅一两次可有可无的简单活动,也不是抽调人员集中训练以求获奖,而是该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保持连续性和持久性。如此才能使“非遗进校园”真正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文化素养,激发爱国热情,进而转化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刘天放)

责任编辑:小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